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此诗卷十六已收,题再用前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第十六卷已经收集完毕,特意再用之前的韵律来写一首。
注释
- 此诗卷:指的是该诗的卷数,古代诗作常常分卷来收录。
- 已收:已经整理和完成。
- 前韵:指的是之前所用的韵律,即在此诗中继续使用之前的韵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皆有高深造诣,尤其以豪放的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苏轼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起伏,曾被贬谪至黄州、惠州等地,生活困苦,但他依然保持乐观,并在逆境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这首诗是他在与友人相聚时创作,表达了他对友谊和文人雅集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虽然简短,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深邃的哲理。苏轼在诗中以“已收”与“前韵”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去创作的回顾和对未来创作的期待。通过再次运用之前的韵律,他不仅是在延续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在对自我创作的反思和总结。可以看出,诗人在创作中对韵律的重视,以及对自己作品的自信与珍视。同时,这也反映了他在文人圈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与友人共聚的场景,增添了诗的温暖和人情味,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亲切的交流与共鸣。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一种艺术的延续,更是对文学和友谊的深切礼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诗卷十六已收:表明苏轼已经完成了第十六卷的诗作,暗示了他在创作上的持续努力与成就感。
- 题再用前韵:强调他希望在新的创作中保持与之前作品的一致性,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与个人风格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此诗虽短,但在结构上严谨,显示出苏轼对诗歌形式的掌握。
- “前韵”的使用不仅是对传统形式的继承,也暗示了诗人与前作之间的联系,增强了诗的整体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核心在于对艺术创作的坚持与对友谊的珍视,表现出苏轼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对与友人交流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诗卷:象征着文学创作的累积与传承,体现了苏轼对文人的自我要求与责任感。
- 韵:不仅是音律的美,更是文化与情感的纽带,连接着作者与读者、朋友之间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的诗中常常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 A. 失落与悲伤
- B. 乐观与豁达
- C. 忧国忧民
- D. 归隐田园
-
“前韵”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之前的内容
- B. 之前的韵脚
- C. 朋友的名字
- D. 诗的主题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 杜甫的《春望》:体现了诗人在苦难中仍然关注国家与社会的情感。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作品对比:李白的诗多表现豪情壮志,而苏轼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生活哲理,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