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马》
时间: 2025-01-04 07:55: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秧马》
作者:苏轼
春云蒙蒙雨凄凄,春秧欲老翠剡齐。
嗟我妇子行水泥,朝分一垄暮千畦。
腰如箜篌首啄鸡,筋烦骨殆声酸嘶。
我有桐马手自提,头尻轩昂腹胁低。
背如覆瓦去角圭,以我两足为四蹄。
耸踊滑汰如凫鷖,纤纤束胁亦可齎。
何用繁缨与月题,却从畦东走畦西。
山城欲闭闻鼓鼙,忽作的庐跃檀溪。
归来挂壁从高栖,了无刍秣饥不啼。
少壮骑汝逮老黧,何曾蹶轶防颠隮。
锦鞯公子朝金闺,笑我一生蹋牛犁,不知自有木駃騠。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云朵朦胧,细雨绵绵,春秧快要老去,青翠的颜色已经齐整。我感叹我妻子和孩子在泥水中劳作,早晨分割一垄,晚上却要耕种千畦。她的腰身如古筝般修长,头上啄着鸡,筋疲力尽,骨头都快要散架了,声音嘶哑疲惫。我有一匹桐马自己牵着,马头高昂,肚子低垂。背部像覆瓦一样,四角圭角,我的双脚就成了它的四蹄。马儿跳跃如同野鸭,纤细的腰身也能背负东西。何必用华丽的缨绳与月亮相提并论,却只能在田畦之间东奔西跑。山城的鼓声欲闭,突然在檀溪边跃起。归来后挂在墙壁上高高栖息,完全没有草和饲料,饥饿却不哀鸣。年轻时骑着你,直到老去,何曾跌倒过、碰撞过。锦缎的鞍子里,公子们朝拜金闺,笑我一生在牛犁中奔波,哪里知道我自有我的骏马。
注释
- 春秧:指春季栽种的秧苗。
- 水泥:泥水,指田间的泥土和水。
- 箜篌:一种古代乐器,这里用来形容人的身材修长。
- 桐马:指一种木制的马,象征着诗人所拥有的自制工具。
- 刍秣:干草,牲畜的饲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气势磅礴,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秧马》写于苏轼流亡时期,表达了他对农耕生活的深切体会与思考,反映了他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生活艰辛的感悟。
诗歌鉴赏
《秧马》是一首描写农田生活的诗,苏轼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农耕的辛劳。诗的开头以“春云蒙蒙雨凄凄”引入,营造出一种春日细雨的氛围,接着描绘了农田里的春秧,表达出对农田生长的关切。接下来,诗人通过对妻子和孩子劳作的描述,展现了家庭的辛苦与不易。诗中的“腰如箜篌首啄鸡”将农妇的身影与乐器相对比,生动形象,渗透出一种辛勤的美感。
在接下来的部分,苏轼用“我有桐马手自提”,将自己与农作的工具结合,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虽然生活艰苦,但依然勇敢面对。在最后的几句中,诗人反思年轻时的奋斗与老年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物的描写,呈现出一种生动的农村生活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命运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云蒙蒙雨凄凄:春天云雾缭绕,细雨绵绵,暗示天气的阴郁。
- 春秧欲老翠剡齐:春秧快要成熟,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嗟我妇子行水泥:叹息我的妻子和孩子在田间辛勤劳作,表达对家庭的关心。
- 朝分一垄暮千畦:早晨耕作一垄,晚上却要耕作千畦,反映了农作的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农妇的腰比作箜篌,形象生动。
- 拟人:将秧苗描绘成欲老的状态,赋予生命感。
- 对仗:诗中“早分一垄,暮千畦”等,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辛勤工作的尊重,体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以及诗人对家庭责任的自觉,深刻揭示了生活的真实与苦乐交织的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云:象征生机与希望。
- 水泥:代表辛勤与努力的象征。
- 桐马:象征着诗人的自制与智慧。
- 牛犁:象征着艰苦的农耕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秧马》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李白
- C. 苏轼
- D. 白居易
-
诗中“腰如箜篌”的比喻是形容谁的身材?
- A. 诗人自己
- B. 妻子
- C. 孩子
- D. 桐马
-
诗中提到的“水泥”指的是什么?
- A. 水泥建筑
- B. 泥水
- C. 水田
- D. 河流
答案:1. C;2. B;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田园乐》(王维):同样描绘了农村生活的诗作。
- 《农家》(白居易):关注农民生活的艰辛与乐趣。
诗词对比
- 苏轼的《秧马》与王维的《田园乐》,前者更侧重于家庭的辛劳,后者则表现出对自然的陶醉与宁静,反映了两位诗人在农田题材上的不同侧重点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