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新月)
作者: 苏轼 〔宋代〕
画檐初挂弯弯月。
孤光未满先忧缺。
遥认玉帘钩。
天孙梳洗楼。
佳人言语好。
不愿求新巧。
此恨固应知。
愿人无别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新月初挂时的情景,月光虽不圆满,让人心中先生忧虑。远远地看到玉帘的钩子,仿佛天上的仙女正在梳洗。佳人的言语如同春风般美好,我不想再去追求那些新奇的事物。这种遗憾应该大家都能理解,我希望人们之间没有离别。
注释:
- 画檐:指屋檐,形象地描绘出新月悬挂在屋檐上的情景。
- 孤光:形容月光清冷孤独。
- 玉帘钩:指挂在窗前的帘子,形象地表现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天孙:指天上的仙女,带有神话色彩。
- 佳人:指美丽的女子,通常是词人心目中的理想对象。
- 新巧:指新奇精巧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词人、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以情感真挚、语言生动著称,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苏轼的晚年,正值他遭贬谪之际,内心充满对美好人事的向往与思念。新月象征着团圆的渴望,而佳人的言语则反映了对幸福生活的追忆。
诗歌鉴赏:
苏轼的《菩萨蛮(新月)》以新月为引子,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惋惜。开篇“画檐初挂弯弯月”,即通过细致的景象描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愁氛围。月亮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着思念与团圆,而此时的“孤光未满”则暗示着内心的缺失与不完整。接下来的描写“遥认玉帘钩”,通过遥远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距离感,进一步渲染了思念的情绪。
在中间部分,苏轼提到“佳人言语好”,让人们感受到那种美好与甜蜜,然而却不愿意去追求“新巧”,显示出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现状的不满足。最后两句“此恨固应知,愿人无别离”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直接表露出对离别的痛苦与对团聚的渴望,表达了人间情感的普遍性。
整首词在意境上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也有对人情世态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檐初挂弯弯月:描绘新月的形态,暗示夜晚的宁静。
- 孤光未满先忧缺:月亮的孤独光芒引发人对缺失的忧虑。
- 遥认玉帘钩:远远看到的玉色帘子,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
- 天孙梳洗楼:想象天上的仙女在楼上梳洗,表现出一种向往和美好。
- 佳人言语好:佳人的言语如春风般温暖,体现出对美好情感的赞美。
- 不愿求新巧:不再追求新奇的事物,反映出对过往的珍视。
- 此恨固应知:遗憾之情大家都能理解,传达出普遍的人性。
- 愿人无别离:希望人们之间没有离别,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孤独的光,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 拟人:将天孙描绘为在梳洗的女子,使意象更加生动。
- 对仗:词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新巧”与“别离”,形成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写新月与佳人,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的痛苦,展现了人间情感的复杂与丰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思念与团圆,常用以表达离别之情。
- 佳人:代表理想与美好,体现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 玉帘:象征美丽与优雅,增添了诗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光”指的是什么?
- A. 月亮的光芒
- B. 星星的光芒
- C. 太阳的光芒
- D. 烛光
-
“佳人言语好”中的“佳人”指的是:
- A. 诗人自己
- B. 一位美丽的女子
- C. 仙女
- D. 诗人的朋友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离别的惋惜
- B. 对团圆的渴望
- C. 对新奇事物的追求
-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贺铸的《天净沙·秋思》
诗词对比:
- 苏轼《菩萨蛮(新月)》与李清照《如梦令》均以月亮作为意象,都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对美好情感的追忆。
- 但苏轼更侧重于表达离别的痛苦,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