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惠庐山图者
——史弥宁 〔宋代〕
生平岩岫饱跻攀,
忽得云峦挂壁间。
不怕老来无脚力,
闭门端坐看庐山。
白话文翻译:
一生中我曾多次攀登过岩石和山峰,
忽然在山壁间发现了云雾缭绕的峦峰。
即使年老体弱再也无法攀登,
我也不怕,闭门坐在家中欣赏庐山的美景。
注释:
- 生平:一生,指作者的整个生命过程。
- 岩岫:岩石和山峰,这里比喻大自然的壮丽。
- 饱跻攀:饱含经历,曾经多次攀登。
- 忽得:突然发现。
- 云峦:云雾缭绕的山峦。
- 挂壁间:山壁之间,指山的某个特定位置。
- 不怕:不担心。
- 老来:年老之后。
- 无脚力:没有力气攀登。
- 闭门端坐:关上门静静坐着。
- 看庐山:欣赏庐山的美景。
典故解析:
“庐山”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代表了自然的壮丽和幽静。庐山不仅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也是许多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此诗通过对庐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弥宁,字子冲,号澄江,南宋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细腻,与友人交游时常吟咏。
创作背景:史弥宁生活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庐山的壮丽与宁静,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对老年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魅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首句“生平岩岫饱跻攀”开篇即表明了诗人丰富的攀登经历,强调了他对山水的熟悉与热爱。接着“忽得云峦挂壁间”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山间云雾的美丽,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而神秘的自然世界。后两句则转向哲思,强调即使年老体衰,无法再攀爬,诗人仍然心向自然,选择在家中欣赏庐山的美景,表达了对生命的从容与淡定。
这首诗不仅是对庐山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的感悟。通过对美景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即使身体衰老,但精神依然向往的态度,体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共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生平岩岫饱跻攀:诗人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强调自己曾多次攀登高山,积累了丰富的体验。
- 忽得云峦挂壁间:突如其来的发现,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奇妙与壮丽。
- 不怕老来无脚力:即使年老体弱,无法再攀登高峰。
- 闭门端坐看庐山:在家中静静欣赏庐山,传递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云峦挂壁间”比喻山的美景,生动形象。
- 对仗:如“生平”与“老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老年生活的从容态度,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 岩岫:象征着人生的经历与磨砺。
- 云峦:代表自然的神秘与美丽。
- 庐山:寓意着理想与归属感,是诗人心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庐山”象征什么?
- A. 诗人的故乡
- B. 自然的美与理想
- C. 诗人的朋友
-
“闭门端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 A. 对生活的无奈
- B. 对自然的向往与欣赏
- C. 对老年的恐惧
-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答案:
- B
- B
- B,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白居易
- 《望庐山瀑布》——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与史弥宁的作品均以庐山为主题,但李白的作品更注重瞬间的壮丽景象,而史弥宁则反映了对自然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