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

时间: 2025-01-19 16:51:18

管鲍交情已矣夫,君看门上翟公书。

茅檐不鄙频来往,叔末衣冠得似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作者: 史弥宁 〔宋代〕
管鲍交情已矣夫,君看门上翟公书。茅檐不鄙频来往,叔末衣冠得似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感慨,提到管仲与鲍叔的深厚情谊已经不复存在,而如今你可以看看我家门口贴的翟公的书信。即使是在简陋的茅草屋檐下,我与朋友之间的往来也没有减少,仿佛叔末那样衣冠楚楚的人也能和我交往。

注释:

  • 管鲍交情: 指历史上管仲与鲍叔的友谊,象征深厚的友谊。
  • 翟公书: 可能是指翟公的书信,象征朋友之间的联系。
  • 茅檐: 指茅草屋的屋檐,表现出生活的简朴。
  • 叔末: 指叔孙通,衣冠得体的人,象征着身份与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弥宁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公元1050年,主要以诗歌和散文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蕴含哲理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朝,社会风气重视友谊与人际关系,诗中通过对比过去的友谊与现在的交往,反映了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深刻理解与体悟。诗人在开头提到“管鲍交情已矣夫”,使人感受到一种失落和惋惜,管仲与鲍叔的友谊是古代文人所推崇的典范,但如今却已经无法再现。接着,诗人转向对自己现状的描写,虽然环境简陋,但与朋友的交往依然频繁,这种反差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温暖。

“君看门上翟公书”一语,既是对友谊的自豪,也是对友谊的珍视,显示出即使在物质条件不丰裕的情况下,真挚的情感依然能够维系。最后,诗人提及“叔末衣冠得似渠”,强调了朋友之间的交往并不在于身份地位,而在于情感的契合与共鸣。

整首诗情感真挚,言简意赅,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既有对过往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珍惜,深刻而富有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管鲍交情已矣夫”:感慨管仲与鲍叔之间深厚的友谊已然不复存在。
    2. “君看门上翟公书”:希望朋友看到自己门口的友谊之信,意指仍有朋友在身边。
    3. “茅檐不鄙频来往”:尽管生活简陋,朋友间的往来却从未减少。
    4. “叔末衣冠得似渠”:强调即便是身份地位不同的人,也能建立真挚的友谊。
  • 修辞手法:

    • 对比: 历史与现实的对比,突显情感的变化。
    • 象征: 管鲍交情象征着理想的友谊,翟公书象征着当下的友谊。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真挚友谊的珍视,尽管社会变迁,物质条件不同,真正的友情能够超越一切。

意象分析:

  • 管鲍交情: 代表着理想化的友谊,象征深厚的情感。
  • 翟公书: 代表朋友之间的联系与信任。
  • 茅檐: 象征简朴的生活,体现出心灵的富足。
  • 叔末衣冠: 代表社会地位,强调友谊的平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管鲍交情是指谁的友谊?
    A. 管仲与鲍叔
    B. 叔孙通与翟公
    C. 史弥宁与翟公
    D. 管仲与翟公

  2. 诗中提到的“茅檐”象征什么?
    A. 富贵
    B. 简朴
    C. 友谊
    D. 忧愁

  3. 诗人对现代友谊的态度是?
    A. 失望
    B. 珍惜
    C. 漠然
    D. 讽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屈原的作品,表达对友谊与忠诚的思考。
  • 《静夜思》: 李白的作品,思乡之情与友谊的对照。

诗词对比:

  • 史弥宁的《燕》与王维的《送别》,前者强调友情的持久与珍贵,后者则表达离别的伤感。两者都体现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史弥宁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