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次韵杨梅三绝句》

时间: 2025-01-04 08:50:32

财到南村六月时,累累红紫玉低垂。

筠笼送似露犹湿,更费支郎七字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次韵杨梅三绝句
作者:史弥宁 〔宋代〕

财到南村六月时,
累累红紫玉低垂。
筠笼送似露犹湿,
更费支郎七字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村六月时节的杨梅丰收的情景。果实累累,红紫色的杨梅低垂在枝头,犹如玉石一般美丽。用筠笼装着的杨梅,仿佛湿润的露珠,渗透着清新的气息。诗人更是为此创作了七字的诗句,表达对这一美好时刻的赞美。

注释:

  • 财到:指丰收的果实,是农民的财富。
  • 南村:指南方的村庄,特指诗人在南方的创作环境。
  • 累累红紫:形容杨梅挂满枝头,色泽鲜艳。
  • 筠笼:用竹子编成的笼子,用于装盛杨梅。
  • 支郎:指诗人或朋友,可能是一位喜爱诗词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弥宁(生卒年不详),字子韶,号云溪,宋代诗人,以词、诗见长。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生活情趣,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村的杨梅丰收季节,诗人通过描绘丰收的景象,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南村杨梅丰收的美丽景象。开篇“财到南村六月时”直接引入主题,突显了丰收的喜悦和富饶的意象。接着“累累红紫玉低垂”通过形象的比喻,将杨梅的色泽与珍贵的玉石相提并论,表现了杨梅的诱人和丰盈。第三句“筠笼送似露犹湿”,则通过描写筠笼中杨梅的湿润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仿佛让人感受到新鲜杨梅的清香与口感。最后一句“更费支郎七字诗”展现了诗人对这一美好场景的感慨与情感寄托,似乎在说,面对如此美景,诗人也不得不花费心思去写下诗句,以表达内心的赞美与感动。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财到南村六月时:丰收的果实来到村庄,暗示着富饶和希望。
  2. 累累红紫玉低垂:杨梅的颜色鲜艳,像宝玉一样珍贵,描绘出丰收的景象。
  3. 筠笼送似露犹湿:筠笼中的杨梅湿润,形象生动,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4. 更费支郎七字诗:诗人感慨于这一美好景象,便写下七言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杨梅比作“红紫玉”,形象生动。
  • 拟人:用“犹湿”来描绘杨梅的状态,使其更具生命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和内容上都保持一定的对仗美感,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杨梅的丰收,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梅:象征着丰收和美好,代表着自然的馈赠。
  • 筠笼: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收获和珍惜。
  • 六月:象征着夏季的繁盛,生机勃勃的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筠笼”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 A. 木头
    • B. 竹子
    • C. 铁
    • D. 塑料
  2. 诗人使用比喻将杨梅比作什么?

    • A. 珍珠
    • B. 红紫玉
    • C. 鲜花
    • D. 明月
  3. “财到南村六月时”中的“财”指的是什么?

    • A. 钱财
    • B. 丰收的果实
    • C. 物质财富
    • D. 村庄的繁荣

答案:

  1. B. 竹子
  2. B. 红紫玉
  3. B. 丰收的果实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梅竹马》:描绘童年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山中杂诗》:展示自然景色与人生哲思。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同样通过描绘自然,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早行》(王维):同样描写乡村景象,但更多的是孤独与思考。

对比两首诗,史弥宁的作品更侧重于对丰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享受,而李白的作品则带有更多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两者在风格和情感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感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诗词的艺术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