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衣行送赵道中寺丞》
时间: 2025-01-19 16:48: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门祖帐何骈阗,绣衣使者发汝川。
星轺未远竹坡侧,风采已驰梅岭边。
潢池带刀吾赤子,威信凭渠半幅纸。
寸抹尺铁曾不烦,坐令悔悟安田里。
化顽一日归吾仁,此特细事胡足云。
频年惨惨楚氛恶,旱潦呼天天莫闻。
民须粒食瓶无粟,非公谁捄沟壑辱。
倾囷倒廪不遐遗,十一州人均谷腹。
安得天下使者心公心,尽变愁欢为义吟。
君不见乡来使蜀韩忠献,起危饥民七百万。
又不见传公拥节京西时,狱讼不苛传经典。
公今阴德能穹崇,活人手段如两翁。
于嗟活人手段如两翁,名位它日将无同。
白话文翻译:
东门的祖帐何等繁盛,绣衣使者从汝川出发。
星轺(车)还未远离竹坡,风采已经驰骋在梅岭边上。
潢池边的刀客我心中的赤子,威信只凭半张纸。
寸抹(笔)和尺铁(刀)从不曾让我烦恼,让我坐在田里悔悟。
化顽(顽固)的一天归于我的仁爱,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多年惨淡,楚地的氛围恶劣,干旱和暴雨,呼天不闻。
人民需要吃饭,瓶子里没有粮食,非公(你)谁来扶持沟壑的羞辱。
倾囷(粮仓)倒廪(仓库)不遗余力,十一州的人均分粮食。
怎么能让天下的使者有公正的心,尽将愁苦欢笑变为义声?
你难道没有看到乡里来的使者蜀韩忠为七百万人献身,
又没有看到传公(公正之士)在京西时,狱讼不苛传经典?
你今阴德能高尚,活人手段如两翁。
哎呀,活人手段如两翁,名位日后将无同。
注释:
- 绣衣使者:指朝廷派出的使者,穿着绣衣的官员,代表皇帝。
- 星轺:古代的一种车,象征着权势和地位。
- 潢池:意指水边,通常用来比喻艰苦的环境。
- 寸抹尺铁:比喻书写和处理事务的工具,象征权力和影响。
- 化顽:指转变顽固的人或事物。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史弥宁,宋代诗人,以诗词见长,作品多表现对社会时事的关心。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朝廷使者的描写,表达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关注。
诗歌鉴赏:
《绣衣行送赵道中寺丞》是史弥宁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中通过对使者的描绘,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民生的艰难。开篇即以“东门祖帐何骈阗”引入,展现了繁华的外表与暗藏的危机相对比。接着,诗人对使者的期待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照,揭示了权力与民生之间的矛盾。
诗中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如“频年惨惨楚氛恶”,描绘了民众在干旱与饥荒中的苦楚,表现出诗人的同情心与责任感。同时,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强调公正与仁爱的价值,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深度。例如提到的“乡来使蜀韩忠献”,反映出历史上为民请命的忠臣形象,激发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整首诗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开头描写使者出发的场景,表现了朝廷的繁荣与使者的使命感。
- 中间部分揭示社会的黑暗与民生的困苦,表现出诗人对社会时局的不满与忧虑。
- 结尾部分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并重申了公正与仁爱的价值。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比喻与对仗的修辞,比如“倾囷倒廪不遗余力”,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 采用了反问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使得主题更加突出。
-
主题思想:通过对使者出行的描写,反映出对民生困苦的关注,表达出对社会公正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 绣衣:象征权力与地位,反映出朝廷的繁华。
- 刀:象征力量与威信,表达出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 粮食:象征民生,表现出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绣衣使者”代表什么?
a) 民间百姓
b) 朝廷派出的使者
c) 农民 - 诗中提到的“倾囷倒廪”意指什么?
a) 粮食丰收
b) 粮仓倾倒,粮食匮乏
c) 田地荒芜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权力的赞美
b) 对社会公正的追求与对民生的关注
c) 对历史的反思
- 诗中提到的“绣衣使者”代表什么?
a) 民间百姓
答案:
- b) 朝廷派出的使者
- b) 粮仓倾倒,粮食匮乏
- b) 对社会公正的追求与对民生的关注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兵车行》
- 白居易《卖炭翁》
-
诗词对比:
- 比较史弥宁的《绣衣行》与杜甫的《兵车行》,两者均反映了社会动荡与民众苦难,但史弥宁更侧重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杜甫则更多关注现实的悲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