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失题三道
——苏轼
木落沙明秋浦,
云卧烟淡潇湘。
曾学扁舟范蠡,
五湖深处鸣榔。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河边,树叶已落,沙滩清晰明亮;
云彩在淡淡的烟雾中悠然自卧,潇湘水乡的景色如此迷人。
我曾经向范蠡学习,驾着小舟在五湖深处游玩,
那里传来清脆的榔声,令人心旷神怡。
注释:
- 木落:树叶飘落,象征秋天的来临。
- 沙明:沙滩清晰可见,暗示天气晴朗。
- 云卧:云彩如同卧着,形容宁静的景象。
- 潇湘:指潇湘地区,古代著名的山水之地,文化底蕴深厚。
- 扁舟范蠡:范蠡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商人,扁舟指的是小船,象征悠然自得的生活。
- 鸣榔:榔声,指的是用榔头敲打产生的声音,给人一种自然清新的感觉。
典故解析:
- 范蠡:范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智者和商人,曾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后来,他选择隐居生活,游历五湖四海,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 五湖:泛指大湖,代表广阔的水域,象征着诗人的胸怀和追求自由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以诗文著称,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壮丽之作,也有细腻婉约的抒情诗。苏轼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屡遭贬谪,然而他总能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创作出大量传世佳作。
创作背景:
《失题三道》是苏轼在贬谪生活中所作,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个人自由的向往。在秋季的河边,苏轼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往昔游历的怀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苏轼的《失题三道》以其清新而又深邃的意境吸引读者。整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开篇的“木落沙明秋浦”,生动地描绘了秋日河边的景象。诗人在此刻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着,云卧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悠闲、宁静的氛围,似乎可以忘却一切烦恼,沉浸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曾学扁舟范蠡”一句引入了历史人物范蠡,暗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憧憬,借用范蠡的故事,体现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这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碰撞,构成了该诗的情感核心。最后一句“五湖深处鸣榔”则以声音的意象结束,生动而富有画面感,给人以清新与愉悦的感受,似乎可以听到自然的低语与心灵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木落沙明秋浦:通过描绘落木和清澈的沙滩,营造出一种秋天的宁静氛围。
- 云卧烟淡潇湘:云朵在淡淡的烟雾中悠然自卧,展现出潇湘地区的自然美。
- 曾学扁舟范蠡:提及范蠡,生动表达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五湖深处鸣榔:用鸣榔的声音,带出一种自然和谐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心境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云彩“卧”于烟雾之中,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加诗的生动性。
- 对仗:句式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浦:代表秋天和水,象征着生命的变化。
- 潇湘:代表古典美与人文情怀,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扁舟: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
- 鸣榔:自然的声音,象征着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木落沙明秋浦”中的“木落”指的是什么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五湖深处鸣榔”中的“鸣榔”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乐器
C. 一种声音
D. 一种动物 -
苏轼的“曾学扁舟范蠡”提到的范蠡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文人
B. 军事家
C. 商人
D. 政治家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失题三道》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现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李白的诗更显豪放,苏轼则更倾向细腻的情感描写。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集》
- 《宋代文学论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