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柳子玉喜雪次韵仍呈述古》
时间: 2025-01-17 09:41: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柳子玉喜雪次韵仍呈述古
作者: 苏轼 〔宋代〕
诗翁爱酒常如渴,
瓶尽欲沽囊已竭。
灯青火冷不成眠,
一夜撚须吟喜雪。
诗成就我觅欢处,
我穷正与君彷佛。
曷不走投陈孟公,
有酒醉君仍饱德。
琼瑶欲尽天应惜,
更遣清光续残月。
安得佳人擢素手,
笑捧玉碗两奇绝。
艳歌一曲回阳春,
坐使高堂生暖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个爱酒的诗人,他常常感到口渴,酒已经喝尽,囊中也没有银两。夜晚灯光微弱,他无法入眠,整夜撚须吟诵着喜雪的诗句。诗作完成后,他想要寻找欢乐的地方,然而自己却身无分文,和朋友们共度艰难。为何不去投靠陈孟公呢,喝酒之后再享受德行的滋养?琼瑶快要消逝,天也应当珍惜,更要让清辉照耀残月。希望能有佳人轻轻擢起素手,笑着举起玉碗,二者都极为绝妙。唱一曲艳歌再回到春天,便可让高堂温暖如春。
注释:
- 诗翁: 诗人,指爱好诗歌的人。
- 常如渴: 形容对酒的渴望。
- 瓶尽欲沽囊已竭: 酒瓶空了,囊中也没有钱。
- 灯青火冷不成眠: 灯光微弱,火焰冷却,无法入眠。
- 撚须: 撚须是指轻轻捻动胡须,常用来思考或吟咏。
- 曷不: 为什么不。
- 陈孟公: 指陈子昂,唐代著名诗人,以交游广泛而著称。
- 琼瑶: 美玉,象征美好的事物。
- 擢素手: 摆动轻盈的手,形容女子的优雅举止。
- 高堂: 指高大的厅堂,象征温暖的家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横跨多个题材,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苏轼被贬的时期,他在诗中表达了对酒的喜爱与人生的感慨。诗中描绘了雪景的美丽,借以抒发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朋友的思念。
诗歌鉴赏:
苏轼的《和柳子玉喜雪次韵仍呈述古》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对雪的喜爱,抒发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在整首诗中,苏轼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他对酒、友情和美好事物的向往。诗的开头,诗翁对酒的渴望与囊中羞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幽默。接着,通过灯光微弱而无法入眠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于创作的热爱与坚持。
诗中提到的“琼瑶欲尽天应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最后,诗人在对佳人与歌唱的向往中,表达了对温暖情感的渴求,体现出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雪的赞美,更是一种人生的哲思,反映出苏轼乐观的生活态度与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诗翁爱酒常如渴: 诗人爱酒如同常常口渴,表达了对酒的强烈渴望。
- 瓶尽欲沽囊已竭: 酒瓶空了,钱袋也空,体现了诗人的窘境。
- 灯青火冷不成眠: 深夜灯光微弱,火焰熄灭,无法入眠,传达出孤独感。
- 一夜撚须吟喜雪: 整夜思考吟咏,表现出对雪的欣喜。
- 诗成就我觅欢处: 诗作完成后,诗人想寻找欢乐的地方。
- 我穷正与君彷佛: 自己贫穷,和朋友同在困境中。
- 曷不走投陈孟公: 提议去投靠友人陈子昂。
- 有酒醉君仍饱德: 喝酒后,醉意中依然能享受德行的滋养。
- 琼瑶欲尽天应惜: 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应当珍惜。
- 更遣清光续残月: 希望让清辉延续残月,象征美好。
- 安得佳人擢素手: 渴望佳人轻轻举手,形象优雅。
- 笑捧玉碗两奇绝: 佳人捧着玉碗,象征两种绝妙的美。
- 艳歌一曲回阳春: 唱一曲艳歌,回归春天的温暖。
- 坐使高堂生暖热: 在高堂中,让温暖与欢乐充盈。
修辞手法:
- 比喻: “琼瑶欲尽”比喻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
- 拟人: “更遣清光续残月”赋予光影以人的情感。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称与平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围绕对酒、雪和友谊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传递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 象征欢乐与放松,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 雪: 代表纯洁、美丽的事物,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 佳人: 体现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玉碗: 象征珍贵与美好,承载着欢乐的时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陈孟公”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陈子昂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答案: B
-
填空题: 诗中提到“琼瑶欲尽天应惜”,这里的“琼瑶”指的是_____。
-
判断题: 诗人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对人生的悲观态度。 (对/错)
- 答案: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表现了在寒冬中对美的追求。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了对酒与孤独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柳子玉喜雪次韵仍呈述古》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慨,二者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各异,苏轼更为洒脱,而白居易则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