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子美病中作,嗟叹不足,因次韵》

时间: 2024-12-29 18:08:06

百尺长松涧下摧,知君此意为谁来。

霜枝半折孤根出,尚有狂风急雨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尺长松涧下摧,
知君此意为谁来。
霜枝半折孤根出,
尚有狂风急雨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子美生病的惋惜和关心。长长的松树在涧水下被风摧折,作者感叹这份情意究竟是为谁而来。霜打的枝头虽已半折,孤零零的根还在坚守,但依然有狂风急雨在催促着它的命运。

注释

  • 百尺长松:高达百尺的松树,象征高大挺拔,顽强不屈。
  • 涧下摧:指松树在涧水旁被风雨摧折,描写自然环境的恶劣。
  • 知君此意为谁来:表达对友人关心的情感,问这份情意究竟是为谁而来。
  • 霜枝半折:霜雪打击下的树枝已经折断一半,体现了困境的严重性。
  • 孤根出:孤独的根茎依然顽强生长,象征坚韧的生命力。
  • 狂风急雨催:自然环境的恶劣,使得松树的生存更加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以诗词、散文、书法而著称,作品风格多样,常融入个人情感和社会批判。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轼得知友人子美生病后,表达了他对朋友的关心与惋惜。诗中通过自然景象映射出人情冷暖,传达了苏轼对友人健康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一种深厚的情感。开篇以“百尺长松”引入,既显示了松树的高大,也象征着友情的坚韧。松树在涧下被摧折,映射了友人子美的病痛,作者在此用一种自然的景象来反映人类的情感状态。接下来,作者用“知君此意为谁来”自问自答,表现出对友人深切的关心与问候,体现出一种典型的士人情怀。

“霜枝半折孤根出”的描写,诗人将友人病痛的状态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示出一种无奈与坚韧的对比。孤根出土,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有生命力,这无疑寄托了作者对友人坚强意志的赞美和鼓励。最后的“尚有狂风急雨催”则进一步强化了外界环境的恶劣,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友人的关心,更是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尺长松涧下摧:描绘了自然中松树的高大与遭受风雨摧折的情景,暗喻友人正受到病痛的折磨。
  • 知君此意为谁来:表明作者内心的疑惑与关心,思考自己对友人的情感。
  • 霜枝半折孤根出:通过对霜打松树的描写,表现出坚韧的生命力,与病中的孤独感相呼应。
  • 尚有狂风急雨催:最后总结出外界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强调生命的不易与脆弱。

修辞手法

  • 比喻:松树的折损比喻友人的病痛,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通过描写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读者更易于共鸣。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展现出宋代诗词的典雅。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核心是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与对生命脆弱的感慨,体现了苏轼温柔的情感和深厚的友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坚韧与高洁,反映作者对友情的珍视。
  • :象征困苦与考验,表达生命的艰难。
  • 狂风急雨:自然的无情,象征外界环境对生命的威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百尺长松”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友人的健康
    • C. 友谊的坚韧
    • D. 自然的力量
  2. “霜枝半折”中的“霜”象征着?

    • A. 温暖
    • B. 病痛
    • C. 友情
    • D. 生命的希望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观子美病中作》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对朋友和社会的关心,但苏轼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强调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参考资料

  • 《苏轼集》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