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此生老矣益飘零,
汤饼来年又何所。
是身如寓敢求安,
更筑小轩名以寓。
凭谁叫阍与帝语,
有客多艰乃如许。
水花为客啼红雨。
白话文翻译:
这辈子已经老了,愈发感到飘零不定,明年吃的汤饼又在哪里呢?我这身体如同寄居一样,何敢奢求安稳?只好再建一个小亭子来作居所。谁能在这里替我向帝王诉说呢?有些客人生活艰难,竟然变得如此。水边的花儿为客人啼泣,仿佛在为他们流下红色的雨。
注释:
- 此生老矣:这辈子已经老了。
- 益飘零:更加感到漂泊不定。
- 汤饼:指的是生活中的基本饮食。
- 身如寓:身体就像寄居一样,没有根基。
- 小轩:小亭子,表示一种暂时的栖息之所。
- 阍与帝语:代指向天子诉说的意思。
- 有客多艰:有些客人生活艰难,处境困苦。
- 水花:水边的花,可能象征着悲伤或情感的流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鈇,字子容,号元白,生活在宋代,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写景抒怀之作,也有对人事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卜居》是欧阳鈇在晚年所作,反映了他对生命和居所的思考。诗中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慨叹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显现出诗人面对生活困境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歌鉴赏:
《卜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安稳生活的渴望。诗的开头便以“此生老矣益飘零”引入,直白地指出了自己年老的事实,紧接着以“汤饼来年又何所”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体现了诗人对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
“小轩名以寓”的意象,描绘出一种寄居的状态,暗示着人生的漂泊和无根。同时,诗中提到的“凭谁叫阍与帝语”,则显现出一种孤独感和对外界支持的渴望,突出了一种对命运的无奈。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诗人在面对生活艰辛时的彷徨与无助。
最后一句“水花为客啼红雨”,给整首诗增添了情感的深度,水花与雨的意象象征着悲伤和无奈,诗人用水花的哭泣来表现自己对他人困境的同情,传达出社会的冷漠与个体的孤独。
总体来看,《卜居》不仅捕捉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渴望,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生困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生老矣益飘零:表达了诗人感到年老且无所依靠的状态。
- 汤饼来年又何所:对未来生活的忧虑,象征着生活的基本需求。
- 是身如寓敢求安:身处寄居状态,难以奢求安稳生活。
- 更筑小轩名以寓:虽无安定,但仍努力建设一个小的居所。
- 凭谁叫阍与帝语:渴望向权贵诉说,却无从开口。
- 有客多艰乃如许:旁观他人的困境,感同身受。
- 水花为客啼红雨:用自然意象表达对人世悲苦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存比作寄居,突显无根的漂泊感。
- 拟人:水花为客啼,赋予自然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身如寓”“求安”,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安稳生活的渴望,表现出一种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他人困境的关心,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汤饼:象征着生活的基本需求与温饱。
- 小轩:寄托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 水花:代表着情感的流露与对生活艰辛的感同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此生老矣益飘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迷茫
C. 安定
D. 自信 -
“汤饼来年又何所”中的“汤饼”象征什么? A. 家庭团聚
B. 生活的基本需求
C. 旅行的快乐
D. 未来的希望 -
诗人用“水花为客啼红雨”表达了什么? A. 快乐
B. 悲伤与同情
C. 希望
D. 失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欢乐,但更侧重于放纵与享乐。
- 杜甫《春望》:反映社会动荡与个人的无奈,强调时局对个体的影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古典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