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景舒庵壁》

时间: 2025-01-14 18:05:20

大布君能衣,始知蚕口非。

冢间容一榻,身外但三衣。

护戒避生草,净心观落晖。

寂寥能自守,今世固应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布君能衣,始知蚕口非。
冢间容一榻,身外但三衣。
护戒避生草,净心观落晖。
寂寥能自守,今世固应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隐逸生活和内心的宁静。诗中提到,宽大的布衣能够穿上,才明白蚕的口并不重要。埋葬之地只容得一张床,身外只需三件衣服。保持戒律以避开杂草,清净的心灵可以欣赏夕阳的余晖。面对寂寥,能够自我坚守,如今的世间果然稀少。

注释:

  • 大布:指宽大的布衣,象征简朴的生活。
  • 蚕口非:意指蚕的嘴并不重要,暗示对物质的淡泊。
  • 冢间:指坟墓之间,象征与世俗的隔绝。
  • 护戒:保持戒律,指修行者的自我约束。
  • 落晖:夕阳的余晖,象征宁静的心境。
  • 寂寥:指孤独和冷清,强调内心的坚守。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蚕口”可理解为对物质生活的反思,表现了作者对生活本质的认识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清顺,宋代僧人,追求隐居生活,专注于内心修养和自然的观察,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淡泊的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清顺隐居之时,表达了他对简单生活和精神寄托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物质的追求与精神的空虚。

诗歌鉴赏:

这首《书景舒庵壁》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理解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诗中前两句以“衣”和“非”对照,揭示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强调了修行者的淡泊与知足。接下来的“冢间容一榻,身外但三衣”则描绘了简朴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一种自我满足与内心的宁静。最后两句“护戒避生草,净心观落晖”更是将诗歌推向了哲理的高度,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在这段宁静的日子里,作者意识到“寂寥能自守”,即使在孤独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坚定和宁静,反映了对当世浮华的反思与超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大布君能衣,始知蚕口非”:强调物质的简朴,反映出对生活的智慧。
    • “冢间容一榻,身外但三衣”:表现出隐居生活的简单与宁静。
    • “护戒避生草,净心观落晖”:表明内心的清净与对自然的欣赏。
    • “寂寥能自守,今世固应稀”:表达对孤独的接受与当世人心的稀缺。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如“衣”与“非”形成鲜明对照,突显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 使用了意象丰富的描绘,如“落晖”象征着宁静的心境。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简单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内心宁静中寻找自我价值的理念。

意象分析:

  • 大布:象征简单生活与内心的富足。
  • 蚕口:暗喻对物质生活的反思。
  • 冢间:隐喻与世俗的隔绝。
  • 落晖:代表宁静的生活状态与对自然的欣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冢间容一榻”意指: A. 生活奢华
    B. 隐居简朴
    C. 追求名利
    答案:B

  2. “护戒避生草”中,“护戒”是指: A. 保持戒律
    B. 保护植物
    C. 追求财富
    答案:A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烦躁
    B. 宁静
    C. 幸福
    答案:B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隐逸诗人研究》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鹿柴》
  • 李白《独坐敬亭山》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是隐逸诗,但王维更注重自然的描绘,而释清顺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哲理。

  • 陶渊明《归园田居》:二者都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释清顺更显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读者可更深入地理解《书景舒庵壁》的诗意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