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天竺》

时间: 2025-01-17 10:00:13

昔人不可见,行路多长松。

空遗炼丹处,井干绿苔封。

月明还独宿,白云下疏钟。

夜半桂子落,不知自何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天竺
作者: 释清顺 〔宋代〕

昔人不可见,行路多长松。
空遗炼丹处,井干绿苔封。
月明还独宿,白云下疏钟。
夜半桂子落,不知自何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人物的怀念和对孤独生活的思考。诗人走在漫长的松树林中,昔日的人已无法再见,只有空荡荡的炼丹处,井水干涸,绿苔覆盖。明月下,诗人独自一人宿于此地,听见白云飘过时,钟声显得疏落。夜深人静,桂花悄然掉落,诗人却不知道它从哪一座山峰飘落而来。


注释:

  • 昔人:指过去的朋友或名士。
  • 行路:行走的路程。
  • 长松:长长的松树林。
  • 炼丹处:炼制丹药的地方,象征着追求长生的隐士生活。
  • 井干:井水干涸。
  • 绿苔封:指绿苔封闭了干枯的井口。
  • 月明:明亮的月光。
  • 疏钟:稀疏、遥远的钟声。
  • 桂子:桂花。
  • :山峰。

典故解析:

  • 炼丹:古代道教修炼不死药的传统,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的隐士理想。
  • 桂花:象征着清香和孤独,桂子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清顺,宋代僧人,著有多首诗词,以清新淡雅、抒情见长,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索。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隐居的环境中,反映了他对过往的怀念以及对孤独生活的沉思。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交融,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诗歌鉴赏:

《宿天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昔日友人的怀念和对孤独生活的深刻感受。首句“昔人不可见”,直接引入了怀旧的主题,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在后面的描写中,长松、炼丹处、干井等意象交织,展现了诗人身处的环境既是孤独的,也是蕴含着深厚历史的。月光下的独宿,白云中的疏钟,构建出一种幽静的氛围,使得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愈加浓烈。

夜半桂子落的意象,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桂花的落下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也反映出诗人对过去的无尽眷恋。整首诗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境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带给读者一种沉静的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人不可见:过去的人已无法再见,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
  2. 行路多长松:走在漫长的松树林中,显示出环境的幽静和孤独。
  3. 空遗炼丹处:曾经追求长生的地方如今空无一人,暗示着理想的破灭。
  4. 井干绿苔封:井水干涸,绿苔覆盖,象征着生命的消逝和时间的流逝。
  5. 月明还独宿:明月下独自宿于此,表达诗人的孤独感。
  6. 白云下疏钟:白云飘过,响起的钟声显得稀疏,增强了孤独的气氛。
  7. 夜半桂子落:夜深时桂花悄然落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8. 不知自何峰:桂子从何处落下,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无知与生命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空寂的环境比作孤独的心境。
  • 对仗:如“月明还独宿,白云下疏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情感,形成一种强烈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孤独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昔人:象征着逝去的友谊和时光。
  • 长松:象征着孤独与静谧。
  • 炼丹处:象征着追求理想与长生的失败。
  • 桂子: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昔人不可见”中“昔人”指的是?

    • A. 现在的人
    • B. 过去的朋友
    • C. 未来的人
  2. 诗中提到的“炼丹处”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追求长生的理想
    • C. 友情的回忆
  3. 桂花的落下象征着?

    • A. 生命的美好
    • B. 时间的流逝和脆弱
    •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象,表现孤独与宁静,但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在孤独中寻求酒的陪伴,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豪放,与释清顺的内省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