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禾山秋兴
夜起集万感,胡为淹此留。
诗成夔子国,人在仲宣楼。
络纬声中泪,芭蕉雨里愁。
遥知屡门倚,应念有方游。
白话文翻译:
夜里起床,心中万般感慨,为什么要在此停留?诗已经写成,正如夔子国的诗篇,而我却身在仲宣楼。听着络纬的鸣叫,泪水不禁涌出,芭蕉在雨中摇曳,愁绪满怀。远远知道那扇门依旧倚着,应该会想念那位有才华的人游历的情景。
注释:
- 禾山:指禾山,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某个山名。
- 夔子国:夔子是古代传说中的诗人,常被视为高雅文化的象征。
- 仲宣楼:仲宣是王勃的字,楼名象征着文人聚集的地方。
- 络纬:指一种昆虫,夜晚鸣叫,常用来比喻愁思。
- 芭蕉:一种植物,常在雨中摇曳,象征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鈇,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具有较深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时,诗人身处异乡,思乡情切,秋季的夜晚更让人感到孤独与思念,因而生发出许多感慨。
诗歌鉴赏:
《禾山秋兴》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情景,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诗中使用了细腻的意象,如“络纬声”与“芭蕉雨”,将自然界的声音与情感紧密相连。夜晚的声音与雨中的植物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愁绪的画面,展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诗人自问“胡为淹此留”,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人生境况的反思。“遥知屡门倚”则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牵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起集万感:夜里醒来,心中涌起万般感慨。
- 胡为淹此留:不知道为什么要在这里停留。
- 诗成夔子国:诗已经写成,宛如夔子国的诗篇。
- 人在仲宣楼:自己却身处仲宣楼,孤独的境地。
- 络纬声中泪:在络纬的鸣叫声中,不禁流下泪水。
- 芭蕉雨里愁:在雨中摇曳的芭蕉旁,愁绪满怀。
- 遥知屡门倚:远远知道那扇门依然倚着。
- 应念有方游:应该会想念那位有才华的人在游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作比作夔子国的诗篇,突出其高雅。
- 拟人:芭蕉在雨中摇曳,似乎也在表达诗人的愁苦。
- 对仗:诗句中有对称的结构,如“络纬声中泪,芭蕉雨里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夜晚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人情的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络纬:象征着孤独与愁苦的声音。
- 芭蕉:象征着忧愁的自然景象,雨中的芭蕉更显得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仲宣楼”指的是哪个著名的诗人?
- A. 李白
- B. 王勃
- C. 杜甫
-
“络纬声中泪”中的“络纬”指的是?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昆虫
- C. 一种乐器
-
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什么情感?
- A. 忘却
- B. 思念
- C. 喜悦
答案:
- B. 王勃
- B. 一种昆虫
- B.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欧阳鈇的《禾山秋兴》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但欧阳鈇更多地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