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前题 山背子
作者: 姚华 〔清代〕
患尔多才交冓。昨夜析薪初就。
当作笠兼蓑,背起蹑云穿溜。
长昼。长昼。挨得夕阳时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才华的赞美,同时也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画面。昨夜刚刚砍伐的柴薪,准备将其制成笠帽和蓑衣,背上它们,缓步行走在云雾飘渺的山间。漫长的白昼,直到夕阳渐渐西沉。
注释:
- 患尔:担忧你。
- 交冓:交汇的意思,形容才华的相互交融。
- 析薪:砍柴,柴薪的意思。
- 笠兼蓑:指的是雨具,笠帽和蓑衣合称。
- 蹑云穿溜:形容轻盈地行走,如同在云中穿梭。
- 长昼:长时间的白昼,暗示光阴的流逝。
- 挨得夕阳时候:即将到达日落的时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华,清代词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细腻描写。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作者与友人相聚之际,表现了他对友人才能的欣赏以及对自然生活的渴望,反映了清代文人追求理想生活的一种态度。
诗歌鉴赏:
《如梦令 前题 山背子》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田园场景,歌颂了友人的才华与自然的美。词的开头“患尔多才交冓”,便透露出对友人的赞美之意,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接着,作者描绘了一幅生活的画面,通过“昨夜析薪初就”的细节,展示了劳动的乐趣和生活的简单。接下来的“当作笠兼蓑,背起蹑云穿溜”,则是对自然的向往,想象着自己如同山中游人,轻松自在,心境开阔。诗的最后以“长昼。长昼。”反复强调,带有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又让人感受到那种悠长的时光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患尔多才交冓”:诗人担忧友人才能过于卓越,反映了对友人的钦佩。
- “昨夜析薪初就”:回忆起昨晚的劳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当作笠兼蓑”:表达了日常生活的实用与自然的和谐。
- “背起蹑云穿溜”:描绘了轻盈自在的田园生活。
- “长昼。长昼。”:重复的句式突出时间的延续,让人感受到悠长的时光。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蹑云穿溜”比喻轻松自在的生活。
- 对仗:“笠兼蓑”对称,形成良好的音韵效果。
- 反复:通过“长昼”的重复,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词围绕着对友人的赞美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反映了清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山背子:象征隐逸与超脱,代表一种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的生活理想。
- 笠与蓑:代表农人生活的艰辛与对自然的适应,体现了劳动的美。
- 云与溜:象征轻松自由,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清代
- D. 明代
-
“当作笠兼蓑”中的“笠”指的是什么?
- A. 斗篷
- B. 帽子
- C. 雨具
- D. 鞋子
-
诗中提到的“长昼”反映了什么?
- A. 时间的短暂
- B. 悠长的白天
- C. 夜晚的来临
- D. 清晨的开始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可以推荐李清照的《如梦令》、苏轼的《水调歌头》,这些作品同样展现了自然和生活的主题。
诗词对比:姚华的《如梦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风格上有所不同,前者更侧重于对友人的赞美与田园生活的描绘,而后者则多表现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波折,反映出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与情感寄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入门》
- 《姚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