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离情四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7 10:32:04

刚到凤凰台上。

无那骊驹三唱。

愿作博山炉,魂逐沈烟游飏。

罗帐。

罗帐。

高筑愁城千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离情四首 其一
刚到凤凰台上,
无那骊驹三唱。
愿作博山炉,
魂逐沈烟游飏。
罗帐,罗帐,
高筑愁城千丈。

白话文翻译

刚刚到达凤凰台上,
听那骊驹(黑马)叫声三次。
我愿化为博山炉,
随那缭绕的烟雾游荡。
罗帐,罗帐,
我在愁苦的城池中高筑千丈。

注释

逐句解释:

  • 刚到凤凰台上:刚到达凤凰台,这是一处象征美好、理想的地方。
  • 无那骊驹三唱:骊驹指的是黑马,这里形容马的叫声,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 愿作博山炉:博山炉是古代的一种香炉,象征着香气和灵魂的升华。
  • 魂逐沈烟游飏:灵魂随着香烟四散飘荡,表达了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
  • 罗帐:指的是帐幕,象征着束缚与愁苦。
  • 高筑愁城千丈:愁苦的城池高耸如山,表现出内心的沉重与无奈。

典故解析:

  • 凤凰台:古代传说中与凤凰相关的地方,象征着美好与理想。
  • 博山炉:常被用作象征情感寄托的物品,寓意追求美好与永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琬,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细腻描写。其诗风清新含蓄,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离别和愁苦的深刻感受,或许与当时的社会动荡和个人经历有密切关系。

诗歌鉴赏

《如梦令 离情四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在刚到凤凰台的瞬间,便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孤独和愁苦。开篇以“刚到凤凰台上”引入,体现出一种新奇与期待,但随之而来的是“无那骊驹三唱”的孤寂感,骊驹的叫声仿佛在提醒着诗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并非理想的乐土。

愿作博山炉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渴望,博山炉不仅仅是一件香炉,更是一种对灵魂升华的追求。随着“魂逐沈烟游飏”的描写,诗人希望自己的灵魂能在缭绕的烟雾中自由自在,摆脱现实的束缚。

末尾“高筑愁城千丈”则是整首词的情感高潮,愁苦的城池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无尽忧伤,千丈高的城墙无形中将诗人包围,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无力感。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现实困境的矛盾,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刚到凤凰台上:开头点明地点,给人一种向往的感觉。
  2. 无那骊驹三唱:骊驹的叫声让人感到孤独,暗示内心的寂寞。
  3. 愿作博山炉:表达了诗人对升华和自由的向往。
  4. 魂逐沈烟游飏:灵魂随烟飘荡,体现了对束缚的渴望逃离。
  5. 罗帐,罗帐:反复强调,增加愁苦感。
  6. 高筑愁城千丈:愁苦的城墙高耸,暗示内心的绝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博山炉,象征灵魂的升华。
  • 拟人:骊驹的叫声仿佛在与诗人对话,增加了情感共鸣。
  • 对仗:如“罗帐,罗帐”,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情感的重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愁苦,反映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凰台:象征理想与美好,寄托了诗人的向往。
  • 骊驹:象征孤独和失落,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 博山炉:象征灵魂的升华与追求。
  • 罗帐:代表束缚与愁苦的环境。
  • 愁城:象征心灵的困境与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骊驹”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马
    C. 一种鸟

  2. “愿作博山炉”中“博山炉”象征什么?
    A. 物质财富
    B. 灵魂的追求
    C. 友情

  3. “高筑愁城千丈”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和幸福
    B. 孤独和绝望
    C. 希望和信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系列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宋琬的作品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女性的细腻与柔情。两者在表达情感时,各有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背景与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情感与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