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和小山》

时间: 2025-01-04 11:50:34

流光不肯欺明镜。

昔日朱颜今雪鬓。

枝头长是晓莺啼,云外更无新雁信。

登楼送目平芜尽。

咫尺山河谁与问。

琵琶只有四条弦,传得空中多少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和小山
作者: 陈匪石 〔清代〕

流光不肯欺明镜。
昔日朱颜今雪鬓。
枝头长是晓莺啼,
云外更无新雁信。
登楼送目平芜尽。
咫尺山河谁与问。
琵琶只有四条弦,
传得空中多少恨。

白话文翻译:

时光流逝却不愿在镜中显现。
往日的红颜如今已是白发苍苍。
树枝上只听到晨莺的啼鸣,
云外再无新的雁信传来。
我登楼远望,目光所及尽是平坦的芜荡。
近在咫尺的山河,谁来问询?
琵琶只有四根弦,
却传递了空中多少的怨恨。

注释:

字词注释:

  • 流光:指时间的流逝。
  • 明镜:比喻清晰的镜子,这里指代人的容颜。
  • 朱颜:指年轻时的红润面容。
  • 雪鬓:形容头发白如雪,暗示年老。
  • 枝头:树枝的顶部,形容春天的景象。
  • 晓莺啼:清晨时分黄莺啼叫的声音。
  • 新雁信:新到的雁的消息,象征远方的音信。
  • 咫尺:形容距离非常近。
  • 琵琶:一种弦乐器,象征音乐与情感的传达。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琵琶”的意象,暗示了音乐与情感之间的联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匪石(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多描写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的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陈匪石晚年,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人在面对生命的无常时,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本诗以流畅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变迁。开头的“流光不肯欺明镜”便设下了全诗的基调,诗人对过往青春的怀念和对现实时光的无奈交织在一起。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对鸟鸣和雁信的描写,表现出与外界的隔绝感,仿佛即使在春意盎然的季节,内心的孤独与哀愁依然难以消散。

“登楼送目平芜尽”这一句,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景,视野所及的广阔却又让人感到心灵上的无助,这种对美景的欣赏并未带来内心的慰藉。最后两句“琵琶只有四条弦,传得空中多少恨”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琵琶的四根弦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积压的情感与无尽的怨恨,音乐虽然可以传达感情,却难以消弭心中的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流光不肯欺明镜:展现时间的流逝与现实对比,镜子不再映出年轻的容颜。
  2. 昔日朱颜今雪鬓:对比过去的美丽与现在的苍老,表达对时间的感慨。
  3. 枝头长是晓莺啼:春天的生机,却伴随孤独的晨鸣。
  4. 云外更无新雁信:没有远方的消息,反映出诗人的孤独。
  5. 登楼送目平芜尽:登高远眺,视觉的广阔却没有心灵的寄托。
  6. 咫尺山河谁与问:即使近处的山河美丽,也无人倾诉。
  7. 琵琶只有四条弦:琵琶的局限与内心情感的沉重。
  8. 传得空中多少恨:音乐传递的情感难以填补内心的空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流光,形象生动。
  • 对仗:如“昔日朱颜今雪鬓”,对比鲜明。
  • 拟人:赋予时间以情感,让其“欺”人。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光:象征时间的流逝。
  • 明镜:反映出人的青春与容颜。
  • 晓莺:象征春天的生机,亦是孤独的伴侣。
  • 琵琶:音乐的象征,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流光不肯欺明镜”的意思是什么?

    • A. 诗人不在乎时间流逝
    • B. 诗人感叹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
    • C. 诗人希望时间快点流逝
    • D. 诗人想要留下青春
  2. 诗中提到的“琵琶”象征什么?

    • A. 忧伤的情感
    • B. 欢乐的音乐
    • C. 生活的美好
    • D. 过去的回忆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无奈与对未来的忧虑。相较而言,陈匪石的《玉楼春•和小山》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对岁月流逝的深刻思考与感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