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 其二
作者: 翁元龙 〔宋代〕
玉纤闲捻花间集。
赤阑干对芭蕉立。
薤叶晚生凉。
竹阴移小床。
拗莲牵藕线。
藕断丝难断。
弹水没鸳鸯。
教寻波底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闲适的夏日场景,诗人用手中的玉纤细细捻动花丛,享受着在赤色栏杆前与芭蕉相对的清凉。晚上的薤叶带来一丝凉意,竹影摇曳着小床的位置。拗弯的莲花牵扯着藕丝,藕虽然断了,但丝线却难以割断。水面上,鸳鸯沉入水中,教人寻觅水底的芬芳。
注释:
- 玉纤:指某种细致的物品,可能是指手中的玉器或花茎,形容轻柔细腻。
- 赤阑干:红色的栏杆,增添了场景的色彩与美感。
- 薤叶:指一种植物,叶片在傍晚时分能够感受到凉意。
- 竹阴:竹子的阴影,给人以清凉的感觉。
- 拗莲:弯曲的莲花,可能是指莲花的姿态。
- 藕断丝难断:比喻情感或联系虽有障碍,但仍难以割舍。
- 弹水:水面荡漾,鸳鸯在水中游动,象征爱情的和谐美好。
- 波底香:水底的香气,暗示着隐藏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翁元龙,宋代诗人,以清丽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创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间情感,语言简练,意象鲜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背景相对安定,文人多在自然中寻求灵感,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菩萨蛮 其二》是一首充满夏日气息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清新、宁静的自然画面。诗人以“玉纤闲捻花间集”开篇,展现出一种闲适的心境,结合“赤阑干对芭蕉立”,把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与清凉的夏日场景。特别是“薤叶晚生凉”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表现出晚上的凉意,令人心生向往。
接下来的“竹阴移小床”,透露出一种慵懒的生活态度,似乎在说,生活的美好在于细致的体验与享受。诗中的“拗莲牵藕线”则隐喻着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微妙,正如“藕断丝难断”所表达的,即便有些关系已经疏远,但内心的牵挂仍然难以割舍。
最后,“弹水没鸳鸯”生动描绘了鸳鸯在水中游动的画面,象征着恋爱的和谐美好,而“教寻波底香”则寓意在寻求美好和爱情的过程中,往往隐藏着更多的感动与启示。
这首词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亦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纤闲捻花间集:表现出诗人轻松自在的状态,细腻的动作暗示了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 赤阑干对芭蕉立:栏杆与芭蕉形成对比,强调了自然的静谧与美丽。
- 薤叶晚生凉:通过植物的变化,传达出夜晚的凉爽,增添了诗的氛围。
- 竹阴移小床:暗示了生活的惬意,竹影摇曳,给人以身心的放松。
- 拗莲牵藕线:象征着关系的复杂,莲与藕的关系深刻而难解。
- 藕断丝难断:强调了人际关系中情感的纠缠。
- 弹水没鸳鸯:鸳鸯象征爱情,表现出爱情的和谐美满。
- 教寻波底香:暗示在爱情中还有许多需要探索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藕断丝难断”比喻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
- 拟人:将自然景象拟人化,增添了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词中使用了对仗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风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情感真挚,意象鲜明,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刻的美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纤:象征细腻与优雅,体现一种轻柔的生活态度。
- 赤阑干:代表美丽的景致与静谧的生活环境。
- 薤叶:引入自然的清凉感,象征夏日的气息。
- 竹阴:暗示宁静与舒适的生活状态。
- 鸳鸯:象征爱情的和谐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关于“玉纤闲捻花间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描述了诗人紧张的状态
B. 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C. 代表着对生活的无所谓
D. 描绘了冬天的情景 -
“藕断丝难断”中的“藕”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比喻人际关系
C. 代表生活的繁琐
D. 以上全部 -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自然与爱情
B. 诗人的孤独
C. 社会的动荡
D. 生活的繁忙
答案:
- B
- D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周邦彦的《兰陵王》
诗词对比:
对比翁元龙的《菩萨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二者虽然都描绘了自然与情感,但翁元龙更注重细腻的描写和内心的感受,而李清照则在抒情上更为直接和激烈。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展示了宋代诗词的丰富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翁元龙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