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犀花下怀石翁先生》

时间: 2025-01-17 09:13:04

木犀香透越山云,记得根从海上分。

恨杀西风夜来恶,一枝摧处正愁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犀香透越山云,
记得根从海上分。
恨杀西风夜来恶,一枝摧处正愁君。

白话文翻译:

木犀的香气透过越山的云雾,我记得它的根来自海边。恨透了那可恶的西风,昨夜它吹来,折断了这一枝,让我更加愁苦思念你。

注释:

  • 木犀:木犀香,指的是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通常指木犀属植物,寓意柔美和思念。
  • 越山:指越岭山脉,位于南方,象征遥远的地方。
  • 记得:表示对过去的回忆。
  • 根从海上分:指植物的根源来自海边,隐喻生命的起源和渊源。
  • 恨杀:极其恨恶,表示对西风的强烈不满。
  • 西风:指秋季的风,象征着凋零和离别。
  • 摧处:折断的地方,表示伤痛与失落。
  • 愁君:思念你,表达对某人的深切思念。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西风”可以联想到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西风常常象征着秋天的凋零和离别的苦楚,表现出诗人对离别的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诩,明代诗人,性情豪放,擅长山水田园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常以清新脱俗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诗人可能在某个秋天的夜晚,面对木犀花香,思念故人,因而产生了这一作品,表达了内心的惆怅与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木犀香气的描绘,引出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思念。首句“木犀香透越山云”中,木犀的香气穿透了山间的云雾,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香气不仅是自然的体现,更是情感的寄托,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忆。第二句“记得根从海上分”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念,回忆起木犀的根源,似乎在暗示人与人之间的深厚关系。接下来的“恨杀西风夜来恶”一句,通过对西风的恨意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楚,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冷酷与离别的无情,让人感受到时光流逝带来的悲伤。最后一句“一枝摧处正愁君”更是点明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折断的枝丫如同心中断裂的情感,愁绪满怀。这首诗用简单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深切的思念与无奈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与情感之间的细腻感悟。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木犀香透越山云:描绘木犀的香气穿透山间云雾,营造出一种清新而遥远的意境。
    • 记得根从海上分:通过对植物根源的回忆,隐喻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 恨杀西风夜来恶:表达对西风的强烈不满,暗示秋天的来临带来的凋零与离别。
    • 一枝摧处正愁君:感情的直接表达,将愁苦与思念具体化,让人感同身受。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木犀的香气与思念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情感表达。
    • 拟人:西风被赋予了“恶”的性格,增强了诗的情感冲击力。
    • 对仗:整体结构流畅,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3.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与离别的主题,表达了对已逝时光和故人的怀念。通过自然的描绘,表现内心的情感,将自然与人的情感世界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 木犀:象征着思念与美好,常用作寄托情感的植物。
  • 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冷漠和无情,带来伤感与离别。
  • 枝条: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情感的断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木犀香透越山云”中的“木犀”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动物
    C. 一种食物
    答案:A

  2. 诗中“恨杀西风夜来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思念
    答案:B

  3. 诗人通过何种意象表现对故人的思念? A. 月亮
    B. 木犀花
    C. 河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 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通过秋天的景色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张诩与李白:张诩通过木犀花表现细腻的思念,而李白则通过壮阔的景象表达深沉的情感。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前者更为细腻,后者则显得豪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诗词鉴赏与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