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剩浪淮南接,疏篷岸北留。
联镳入荒市,扶杖涉虚洲。
有侣同寻醉,无歌可遣愁。
风花犹未息,却望隔江舟。
白话文翻译:
余波在淮南涌动,稀疏的船篷停在岸边。
骑马进入荒凉的集市,拄着拐杖涉水到虚幻的洲岛。
有伴侣一起追寻醉意,却没有歌声来消解愁苦。
风花尚未停息,我却遥望隔江的小舟。
注释:
- 剩浪:余波、残浪,指水面上尚存的波浪。
- 淮南:指的是淮河南岸的地区。
- 疏篷:稀疏的船篷,形容船只稀少或篷布不密。
- 联镳:骑马并行,形容两人一起骑马。
- 荒市:荒凉的集市,指人烟稀少的集市。
- 扶杖:拄着拐杖,表示年迈或身体不便。
- 虚洲:虚幻的洲岛,可能因水面变化而显现的沙洲。
- 有侣:有伴侣,指有朋友或同伴。
- 遣愁:消解忧愁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约1040-1095),字子实,号天柱,宋代诗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董嗣杲的诗风清新脱俗,兼具豪放与细腻,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曹家沙阻风与朱一夔步入庐江县》创作于作者与友人游览庐江县时。由于风浪阻碍,诗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从而激发了诗人的感慨与愁绪。
诗歌鉴赏:
此诗以清新的自然描写和深切的情感共鸣展现了诗人对友人陪伴的珍惜,以及在自然和人生变化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首句“剩浪淮南接”引出一幅波澜起伏的江南水乡画面,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为后文的情感铺垫。随后,诗人描写了与友人骑马进入荒凉集市的情景,展现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在“有侣同寻醉,无歌可遣愁”中,诗人表达了与友人共饮的渴望,但同时又有无法解愁的孤独感。最后一句“却望隔江舟”则深化了这份情感,诗人遥望远方的船只,既是对过往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惆怅。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情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思索,使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体悟到生活中的种种无奈和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剩浪淮南接:描绘水面上的残波与淮河的相连,体现了自然的生动。
- 疏篷岸北留:船只稀疏地停在北岸,暗示离别与孤单。
- 联镳入荒市:与友人骑马进入一个荒凉的集市,暗示生活的冷清。
- 扶杖涉虚洲:以拐杖行走在虚幻的沙洲上,传达出一种无助的感觉。
- 有侣同寻醉:有朋友相伴追寻醉意,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
- 无歌可遣愁:没有歌声来解忧,增强了诗中的愁苦。
- 风花犹未息:春风与花朵依然在,但内心的忧伤却无法消散。
- 却望隔江舟:遥望隔江的小舟,象征着对过去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剩浪”与“疏篷”,“有侣”与“无歌”,展现了严谨的结构。
- 比喻:将孤独和愁苦用自然景象表现,引发共鸣。
- 拟人:将风花形象化,赋予其情感,增强情景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友谊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复杂而深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浪:象征生生不息的时间与变化。
- 舟:代表人生的旅途与追求。
- 酒:象征友情与放松,但也隐含着对现实的逃避。
- 风花:寓意青春与美好,但也暗示着短暂与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剩浪淮南接”中的“剩浪”指的是: A. 新波 B. 余波 C. 风浪
-
诗中的“荒市”指的是: A. 繁华的集市 B. 冷清的集市 C. 热闹的市场
-
“无歌可遣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愁苦 C. 忧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月下独酌》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描写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但杜甫更强调家国之思。
- 李白《月下独酌》:与董嗣杲相似,均表现了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但李白更偏向于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董嗣杲与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