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怀隐》
时间: 2025-01-17 09:17: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身尚蛰灌婴城,
归梦长悬醒复成。
衰鬓褵褷搀鹤瘦,
安书隔阔见鸿惊。
山遥晴有侵檐色,
树秃秋地撼野声。
只欲养疴求退静,
栖迟泉石适归情。
白话文翻译
我生病的身体仍然蜷缩在灌婴城,
梦中归来的情景总是悬挂在脑海,无法忘却。
衰老的鬓发稀疏,像是搀扶着瘦弱的鹤,
隔着书信,看到鸿雁飞过,心中惊讶。
远山在晴日中侵染着屋檐的颜色,
光秃的树木在秋天的土地上震动着野外的声音。
我只想养病,寻求一份安静,
在泉水和石头间停留,正合我归来的情感。
注释
- 蛰:指隐藏、蜷缩的状态,这里形容诗人因病而在城中隐居。
- 灌婴城:可能指一个具体的地名,表示诗人所处之地。
- 归梦:指对故乡或过去的思念与回忆。
- 衰鬓:衰老的鬓发,形容诗人年老。
- 褵褷:形容衣衫褴褛或穿着不整洁,暗示生活的困苦。
- 鸿:鸿雁,这里用作对远方的思念。
- 侵檐色:形容山色在阳光下映照到屋檐上。
- 撼:震动,表示风吹树动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以词作见长,诗风细腻,常表达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他的作品多描写个人的身世、情感与自然,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江城怀隐》创作于诗人生病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和往昔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衰老和病痛的无奈。此时的社会环境充满了动荡与变革,诗人借景抒情,反映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诗歌鉴赏
《江城怀隐》是一首充满忧伤与思考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身处的环境以及内心的感受。诗的开头,诗人以“病身尚蛰灌婴城”开篇,立刻设定了一个因病而隐居的情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孤独和病痛的沉重。随着诗的推进,诗人通过梦境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过往的思考。诗中的“安书隔阔见鸿惊”,不仅描绘了远方的鸿雁,更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疏离感。
在自然描写上,诗人细腻地描绘了山色与秋声,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凄凉的氛围。这种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情感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诗人希望在泉石之间寻求平静,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渴望。整首诗在情感的层次上非常丰富,通过细致的意象和恰当的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病身尚蛰灌婴城”:诗人因病而隐居,身心俱疲。
- “归梦长悬醒复成”:梦中回忆故乡,醒来后仍感怀。
- “衰鬓褵褷搀鹤瘦”:描绘衰老的形象,暗示生活的艰辛。
- “安书隔阔见鸿惊”:远方鸿雁引发内心的惊讶与思绪。
- “山遥晴有侵檐色”: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遥远的宁静。
- “树秃秋地撼野声”:秋天的景象,传达萧瑟的气氛。
- “只欲养疴求退静”:渴望安静和退隐的心情。
- “栖迟泉石适归情”:在自然中寻求内心的归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衰鬓褵褷”,将人体的衰老状态比作自然的景象,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拟人:如“树秃秋地撼野声”,赋予树木以情感,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性。
- 对仗:如“安书隔阔见鸿惊”,整齐的句式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安静生活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病身:象征着无奈、脆弱和生命的无常。
- 灌婴城:代表着诗人的隐居之地,带有一丝孤独感。
- 鸿雁:象征着思乡与对远方的渴望。
- 山、树、泉石:自然的意象,代表着宁静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所隐居的城市是哪个?
- A. 灌婴城
- B. 长安
- C. 洛阳
-
“只欲养疴求退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渴望繁华
- B. 渴望宁静
- C. 渴望冒险
-
诗中提到的动物是什么?
- A. 鸟
- B. 鹤
- C. 龟
答案
- A. 灌婴城
- B. 渴望宁静
- B. 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江城怀隐》与《月下独酌》均表达了对孤独的感受,但《月下独酌》更显洒脱与豪放,而《江城怀隐》则更加细腻和沉重,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董嗣杲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