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时间: 2025-01-04 10:25: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歌子 影落三秋月,寒生六月霜。 是谁幻出玉筼筜? 乞与一枝和雪钓漓湘。 劲切依琳馆,虚心陋草堂。 笔端自有雌黄,疑是化龙蜚到葛仙旁。
白话文翻译:
影子映在三秋的明月上,寒气在六月间悄然降临。 究竟是谁幻化出那如玉的筼筜? 请求你送来一枝,和着雪来钓漓湘的鱼。 在琳馆中笔力劲切,心中却虚怀若谷。 笔下自有雌黄之气,似乎是化龙的妖精飞到葛仙的身旁。
注释:
- 筼筜:一种古代的乐器,此处用作象征美好的事物。
- 雌黄:古人用以指代一种颜料,象征着文学作品的精致与美丽。
- 葛仙:古代神话中的人物,象征着仙境与长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颜,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著称。其诗常折射出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交融,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创作于绍熙五年清明后二日,正值春末夏初,象征着万物复苏与生命的延续。诗人心中满怀思念,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南歌子》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极具特色。诗的开头通过“影落三秋月”与“寒生六月霜”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冷暖交替的氛围,暗示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接下来的“是谁幻出玉筼筜”则引入了对美好的渴望,似乎在问自己,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些美好存在于眼前。
“乞与一枝和雪钓漓湘”是诗中情感最为直接的表达,借助钓鱼的意象,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期待与思念。而“劲切依琳馆,虚心陋草堂”则展示了诗人自我修养的态度,在追求艺术的同时,也保持着谦逊的心态。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最终以“笔端自有雌黄”收束,表明诗人内心的丰盈与对生活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超脱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影落三秋月,寒生六月霜”:描绘了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展现时间的流转与情感的深沉。
- “是谁幻出玉筼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问。
- “乞与一枝和雪钓漓湘”:借用钓鱼的意象,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 “劲切依琳馆,虚心陋草堂”: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既渴望艺术的追求,又保持谦逊。
- “笔端自有雌黄,疑是化龙蜚到葛仙旁”:通过笔墨的隐喻,表明诗人对于创作的自信与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来反映内心情感的复杂。
- 比喻:将创作比作“化龙”,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与生命,使其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情感的表达,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歌的情感基调,即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月: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六月霜:暗示着意外的寒冷,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 筼筜:代表着美好与艺术的追求。
- 雪:象征纯洁与宁静。
- 龙:代表着理想与力量,暗示着创作的灵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影落三秋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思念
- C. 忧伤
- D. 愤怒
-
“乞与一枝和雪钓漓湘”中的“钓漓湘”象征了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对友人的思念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朱颜的《南歌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朱颜更注重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而李清照则偏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透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