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旅月怀人》

时间: 2025-01-07 23:53:03

月去疏帘才几尺。

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

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

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

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遮掩窗儿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旅月怀人
作者: 宋琬 〔清代〕

月去疏帘才几尺。
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
万里故人关塞隔,
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
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
墙角芭蕉风瑟瑟,
生憎遮掩窗儿黑。

白话文翻译:

月光透过稀疏的帘子,只照了几尺的地方。
乌鸦惊飞,仿佛在诉说一片伤心的情景。
我的故人远隔万里,关山阻隔,
南楼上谁在吹奏梅花笛子?
灯下蟋蟀在欺负我这个生病的客人。
清幽的影子在我身边徘徊,我想入睡却无从入眠。
墙角的芭蕉在风中瑟瑟作响,
我恨它遮挡了窗外的黑暗。

注释:

  • 疏帘:稀疏的帘子。
  • 乌鹊:乌鸦,常象征孤独和惆怅。
  • 梅花笛:用梅花的意象来代表高雅和孤独的音律。
  • 蟋蟀:常被视为秋夜的象征,代表孤独。
  • 清影:指月光或光影,给人以清冷的感觉。
  • 遮掩:遮挡、掩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琬,清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蝶恋花 旅月怀人》创作于诗人旅途中,正值月夜,思乡心切,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孤独的情感。

诗歌鉴赏:

《蝶恋花 旅月怀人》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词,展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句“月去疏帘才几尺”通过月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孤寂的氛围,仿佛月光虽明,却只能照亮一小块地方,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接下来提到“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乌鹊的惊飞不仅是对环境的描绘,更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映射,乌鹊的飞去让人感到一阵惆怅。

在对故人的思念中,诗人用“万里故人关塞隔”展现了地理的遥远与心灵的距离,接下来的“南楼谁弄梅花笛”则是对故人音韵的追忆,增添了一层思念的色彩。

“蟋蟀灯前欺病客”,蟋蟀的鸣叫在灯下显得格外孤独,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孤独的病客,呼应了整首词的情感主线。最后两句“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遮掩窗儿黑”则是对环境的细腻描写,芭蕉在风中作响,似乎在嘲笑作者的孤独,而窗外的黑暗更是加深了内心的惆怅。

整首词在清幽的意境中蕴含着浓厚的情感,展现了一个旅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无限思念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去疏帘才几尺:月光透过稀疏的帘子,只有几尺的光亮,暗示孤独的环境。
  2. 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乌鸦惊飞,带来一片忧伤的情感。
  3. 万里故人关塞隔:故人与我相隔千里,阻隔在关山之外。
  4. 南楼谁弄梅花笛:在南楼上,有谁在吹奏梅花笛,唤起对故人的思念。
  5. 蟋蟀灯前欺病客:蟋蟀在灯下鸣叫,似乎在戏弄这个生病的旅客。
  6. 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清晰的影子在身边徘徊,想要入睡却无从入睡。
  7. 墙角芭蕉风瑟瑟:墙角的芭蕉在风中瑟瑟作响,传达一种凄凉的气氛。
  8. 生憎遮掩窗儿黑:对遮住窗外景致的芭蕉感到厌恶,增加了内心的压抑感。

修辞手法:

  1. 拟人:如“蟋蟀灯前欺病客”,赋予蟋蟀以人的情感。
  2. 对仗:如“万里故人关塞隔”与“南楼谁弄梅花笛”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3. 意象:使用月光、乌鹊、梅花笛等意象,营造出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旅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展现了在孤独环境中对美好回忆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月光:象征孤独与思念。
  2. 乌鹊:象征痛苦与离别。
  3. 梅花笛:象征高雅与对故人的怀念。
  4. 蟋蟀:象征秋夜的孤独。
  5. 芭蕉:象征生活的压抑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乌鹊”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孤独
    • C. 友情
    • D. 祥和
  2. “生憎遮掩窗儿黑”中的“黑”指的是什么?

    • A. 黑色的窗帘
    • B. 黑暗的夜晚
    • C. 诗人的心情
    • D. 墙角的芭蕉
  3. 诗中的“梅花笛”象征什么?

    • A. 高雅与孤独
    • B. 欢乐与团圆
    • C. 悲伤与别离
    • D. 旅行与游玩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津》 王安石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是思乡之作,但更直接表现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浓烈。
  • 《夜泊牛津》: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旅途的孤独感情,风格上更为清新。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2. 《唐诗宋词选》
  3. 《清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