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夜怀陈永源 张耒 〔宋代〕
众喧息遥夜,爽气渍烦襟。 殷勤低檐月,入幌来相寻。 平生学虚静,每为多病侵。 卧想陈夫子,幅巾修竹林。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夜晚,众声渐渐平息,清新的气息浸润了我烦躁的心怀。 那殷勤的月亮低垂在屋檐下,悄悄地穿过窗帘来寻找我。 我一生追求虚静,却常常被疾病所困扰。 我躺在床上,思念着陈夫子,想象他在修竹林中,头戴幅巾的模样。
注释:
- 众喧息遥夜:众喧,指各种声音;息,停止;遥夜,长夜。
- 爽气渍烦襟:爽气,清新的气息;渍,浸润;烦襟,烦躁的心怀。
- 殷勤低檐月:殷勤,热情而周到;低檐月,指月亮低垂在屋檐下。
- 入幌来相寻:入幌,穿过窗帘;相寻,来寻找。
- 平生学虚静:平生,一生;学虚静,追求内心的宁静。
- 每为多病侵:每,常常;为,被;多病侵,被疾病困扰。
- 卧想陈夫子:卧想,躺在床上思念;陈夫子,指陈永源。
- 幅巾修竹林:幅巾,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修竹林,指竹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是他在夜晚思念友人陈永源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张耒可能因病在家休养,夜晚的宁静让他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陈永源。诗中通过对月夜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众喧息遥夜,爽气渍烦襟”一句,以众声平息、清新气息浸润心怀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夜晚氛围。“殷勤低檐月,入幌来相寻”则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仿佛月亮也在寻找诗人,增添了诗意的温馨与亲切。后两句“平生学虚静,每为多病侵”反映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而“卧想陈夫子,幅巾修竹林”则是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想象友人在竹林中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众喧息遥夜,爽气渍烦襟”:诗人描绘了一个夜晚众声平息的场景,清新的气息浸润了诗人烦躁的心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氛围。
- “殷勤低檐月,入幌来相寻”:诗人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仿佛月亮也在寻找诗人,增添了诗意的温馨与亲切。
- “平生学虚静,每为多病侵”:诗人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常常被疾病所困扰,反映了现实的无奈。
- “卧想陈夫子,幅巾修竹林”:诗人躺在床上思念友人陈永源,想象友人在竹林中的形象,寄托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殷勤低檐月,入幌来相寻”中,月亮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为,显得亲切而温馨。
- 对仗:“众喧息遥夜,爽气渍烦襟”中,“众喧息”与“爽气渍”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月夜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人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 月夜:宁静而舒适的夜晚氛围,象征着宁静与温馨。
- 月亮:被赋予人的情感,象征着温馨与亲切。
- 修竹林:象征着宁静与高洁,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殷勤低檐月”中的“殷勤”是什么意思? A. 热情而周到 B. 冷漠无情 C. 疏远 D. 陌生 答案:A
-
诗中“卧想陈夫子”中的“陈夫子”指的是谁? A. 陈永源 B. 陈子昂 C. 陈寿 D. 陈亮 答案:A
-
诗中“平生学虚静”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追求? A. 追求名利 B. 追求内心的宁静 C. 追求权力 D. 追求物质享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与自然的美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耒《月夜怀陈永源》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者都以月夜为背景,但张耒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而苏轼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有助于理解张耒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