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旱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07:14: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旱二首 其二 张耒 〔宋代〕
风云闲益高,旱色起诸岭。 施生泽未渥,晓气挟馀冷。 飞沙碜桃李,碧草思耿耿。 麦根不走地,稻垄卧陈梗。 蛟龙且偷安,雷电势欲逞。 悯农非我事,刚复念闾井。
白话文翻译:
风和云似乎更加闲适高远,旱情在群山中愈发明显。 施予的雨水还不够丰沛,清晨的气息中夹杂着残留的寒意。 飞沙使得桃李花受损,青草似乎在思念着什么,心情郁郁。 麦根紧紧抓住土地,稻田里的稻梗横卧着,像是陈旧的梗概。 蛟龙似乎也在偷安,而雷电却似乎要展示其威力。 怜悯农民并非我的职责,但我仍然关心着乡里的井水。
注释:
- 风云闲益高:形容风和云似乎更加闲适高远。
- 旱色起诸岭:旱情在群山中愈发明显。
- 施生泽未渥:施予的雨水还不够丰沛。
- 晓气挟馀冷:清晨的气息中夹杂着残留的寒意。
- 飞沙碜桃李:飞沙使得桃李花受损。
- 碧草思耿耿:青草似乎在思念着什么,心情郁郁。
- 麦根不走地:麦根紧紧抓住土地。
- 稻垄卧陈梗:稻田里的稻梗横卧着,像是陈旧的梗概。
- 蛟龙且偷安:蛟龙似乎也在偷安。
- 雷电势欲逞:雷电却似乎要展示其威力。
- 悯农非我事:怜悯农民并非我的职责。
- 刚复念闾井:但我仍然关心着乡里的井水。
诗词背景:
张耒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这首诗描绘了春旱的景象,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切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在宋代,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因此诗人对春旱的关注也体现了对国家民生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旱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无情和人类生活的艰辛。诗人运用生动的意象,如“飞沙碜桃李”和“麦根不走地”,来表达旱情的严重和对农民的同情。诗中的“蛟龙且偷安,雷电势欲逞”一句,既描绘了自然界的矛盾现象,也隐喻了社会的不公和动荡。最后,诗人虽然自称“悯农非我事”,但“刚复念闾井”一句,却透露出他对普通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风云闲益高,旱色起诸岭。”:描绘风和云的高远,以及旱情在群山中的明显。
- “施生泽未渥,晓气挟馀冷。”:表达雨水不足,清晨的寒意依旧。
- “飞沙碜桃李,碧草思耿耿。”:通过飞沙损害桃李,青草的郁郁心情,展现旱情的严重。
- “麦根不走地,稻垄卧陈梗。”:描绘麦根紧抓土地,稻梗横卧,象征旱情的持久。
- “蛟龙且偷安,雷电势欲逞。”:蛟龙的偷安与雷电的欲逞形成对比,暗示自然界的矛盾。
- “悯农非我事,刚复念闾井。”:诗人自称不负责怜悯农民,但仍关心乡里的井水。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沙碜桃李”将飞沙比作损害桃李的力量。
- 拟人:如“碧草思耿耿”赋予青草以思念之情。
- 对仗:如“风云闲益高”与“旱色起诸岭”形成对仗,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绘春旱的景象,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切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风云:象征自然界的力量和变化。
- 旱色:象征旱情的严重。
- 飞沙:象征自然灾害的破坏力。
- 碧草:象征生命的顽强和脆弱。
- 麦根、稻垄:象征农业和农民的生活。
- 蛟龙、雷电:象征自然界的神秘和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飞沙碜桃李”一句,描绘了什么现象? A. 风和日丽 B. 旱情严重 C. 自然灾害 D. 丰收景象
-
诗人自称“悯农非我事”,但他实际上关心什么? A. 国家大事 B. 自然现象 C. 乡里的井水 D. 文学创作
-
诗中的“蛟龙且偷安,雷电势欲逞”一句,隐喻了什么? A. 自然界的和谐 B. 社会的不公 C. 自然界的矛盾 D. 人类的努力
答案:
- C. 自然灾害
- C. 乡里的井水
- C. 自然界的矛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多关注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春旱二首 其二》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关注自然现象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但张耒的诗更多体现对旱情的直接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反映战乱的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张耒诗歌的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