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武陵道中
唐庚 〔宋代〕
朝持汉使节,暮作楚囚奔。
路入离骚国,江通欸乃村。
垣墙知地湿,草木验冬温。
寂寞桃源路,行人祗断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武陵山道上的经历。他早上作为汉朝的使者出发,傍晚却变成了楚国的囚徒,感叹命运的无常。沿路走入了《离骚》所描绘的国度,江水通向了一个叫“欸乃”的村庄。墙壁潮湿,草木也在证明着冬天的温暖。走在这寂寞的桃源路上,路过的行人只感到心灵的断裂与孤独。
注释:
- 朝持汉使节:早晨时分,携带着汉朝的使节身份。
- 楚囚奔:傍晚却变成楚国的囚徒,暗示身份的巨大转变。
- 离骚国:指的是屈原所描绘的理想国度。
- 欸乃村:可能是指风景如画的村庄,暗含桃源的意境。
- 垣墙知地湿:墙壁因湿气而潮湿,暗示环境的变化。
- 草木验冬温:草木的生长情况反映了冬季的温暖,象征生命力。
- 寂寞桃源路:形容桃源之路的孤寂。
- 行人祗断魂:路过的行人感到灵魂的断裂,表达了内心的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唐庚,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常常关注社会现实,表达对人生遭遇的深刻反思。其作品具有现实主义倾向,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创作背景: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桃源”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武陵道中》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变幻与孤独,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开篇两句,诗人以对比手法,描绘了从使者到囚徒身份的急剧变化,暗示了人生的不可预测和命运的捉弄。接着,诗人提到“离骚国”,这不仅是对屈原理想国的向往,同时也是对现实的逃避与反思。
在描写自然景象时,诗人用“垣墙知地湿”和“草木验冬温”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似乎在强调即使在冬季,生命依然顽强存在,给人以希望。然而,最后两句的“寂寞桃源路,行人祗断魂”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与失落,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与矛盾。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朝持汉使节:代表着一种荣耀与责任。
- 暮作楚囚奔:转折,暗示命运的无常。
- 路入离骚国:向往美好与理想的生活。
- 江通欸乃村:描绘风景,传达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垣墙知地湿:自然界的变化,象征人生中的多变。
- 草木验冬温:即使在寒冬,生命依然有温度。
- 寂寞桃源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表现孤独感。
- 行人祗断魂:行人内心的悲伤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比:身份的急剧变化,突出命运的无常。
- 意象:桃源象征理想,垣墙与草木象征现实。
- 拟人:草木“验”冬温,赋予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的孤独与变幻,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桃源:象征理想社会与美好生活。
- 使节与囚徒:代表身份的变迁与命运的捉弄。
- 江水与村庄:自然美景的描绘,象征希望与向往。
- 草木:生命的顽强,反映自然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离骚国”与哪个古代诗人有关?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屈原
- D. 白居易
-
诗中“寂寞桃源路”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希望
-
诗中“朝持汉使节”中的“汉”指的是哪个朝代?
- A. 唐
- B. 宋
- C. 汉
- D. 明
答案:
- C. 屈原
- B. 孤独
- C. 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唐庚的《武陵道中》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李白的诗更为奔放,唐庚的则更显孤独与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