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梁文忠师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8:23:24

十兆真陪葬,君臣祭祀同。

青松苍柏树,断续鼓箫风。

只有天难问,曾无日再中。

堂堂今遽尔,莽莽此何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兆真陪葬,君臣祭祀同。
青松苍柏树,断续鼓箫风。
只有天难问,曾无日再中。
堂堂今遽尔,莽莽此何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故去的梁文忠师的哀悼与怀念。诗中提到陪葬的十兆,象征着对生者和死者的祭祀,君臣同心,表达了对于逝者的尊重。青松和苍柏的树木象征着长青不衰,然而鼓箫的声音却是断断续续,暗示着哀伤的情感。最后两句则感叹人生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天意难测,逝去的日子再也无法重返。

注释:

  • 十兆:古代对陪葬者的称谓,表示对亡者的尊重和纪念。
  • 青松苍柏:象征长青和坚韧的树木,常用作哀悼的意象。
  • 鼓箫风:鼓与箫的声音,常用于祭祀场合,表达哀悼之情。
  • 天难问:指人的命运不可知,天意难以揣测。
  • 堂堂今遽尔:感叹时光流逝,曾经的辉煌如今已不复存在。
  • 莽莽此何穷:无尽的哀愁与怀念,难以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习经,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抒怀与咏史见长,作品多以情感细腻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梁文忠师逝世之际,表达了对师长的深切怀念与悼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师道与人伦关系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表达哀悼之情时,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对死者的敬意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首句“十兆真陪葬”,以陪葬者的身份展现了对逝者的尊重,紧接着的“君臣祭祀同”,则暗示了生者与死者之间的联系,强调了忠诚和尊重的主题。

青松苍柏的意象,既象征着坚韧与长青,又与逝去的鼓箫声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诗人在这里以自然界的景象反映人类的情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最后的两句则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愁苦,也让整首诗在悲伤中透出一种哲理的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十兆真陪葬,君臣祭祀同。”:表达对逝者的尊敬和生者的祭奠,强调了社会等级与人际关系。
    • “青松苍柏树,断续鼓箫风。”:描绘哀悼的氛围,青松苍柏象征永恒,鼓箫声则暗示了对逝者的怀念。
    • “只有天难问,曾无日再中。”:感叹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无法掌控。
    • “堂堂今遽尔,莽莽此何穷。”: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表达了对逝去辉煌的追忆。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青松苍柏”与“鼓箫风”的对比,展现了生与死的交织。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逝者的悼念,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思考与对人伦关系的尊重。

意象分析:

  • 青松:象征坚韧与长青,常用来表达对故人的怀念。
  • 苍柏:代表永恒与记忆,承载着对逝者的追忆。
  • 鼓箫:祭祀时的乐器,用以增强哀悼的气氛。
  • :象征命运与不可知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十兆真陪葬”中的“十兆”指的是:

    • A. 生者
    • B. 逝者
    • C. 陪葬者
    • D. 祭祀者
  2. “青松苍柏树”象征:

    • A. 生机
    • B. 哀痛
    • C. 长青与坚韧
    • D. 无常
  3. 诗中提到的“鼓箫风”主要用于:

    • A. 祝贺
    • B. 祭祀
    • C. 欢庆
    • D. 交流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题》by 李商隐:同样表达对逝去的情感与思考。
  • 《夜泊牛渔舟》by 崔颢:展现人生无常的哲理。

诗词对比

  • 曾习经的哀悼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体现了对逝者的哀思,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师道的尊敬,后者则更注重对亲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