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感事》

时间: 2025-01-04 08:56:12

料峭新寒透敝袍,抚时感触首频搔。

禽知雪意凌晨噪,树挟风威彻夜号。

岂为乏薪燃《论语》,真须饮酒读《离骚》。

近来世事浑难测,莫待亡羊始补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冬感事
作者: 徐光第 〔清代〕

料峭新寒透敝袍,
抚时感触首频搔。
禽知雪意凌晨噪,
树挟风威彻夜号。
岂为乏薪燃论语,
真须饮酒读离骚。
近来世事浑难测,
莫待亡羊始补牢。

白话文翻译:

初冬时节,寒风刺骨透过破旧的袍子,让我感到寒冷,抚摸着这个时节,我的心情频频被触动。鸟儿似乎懂得雪的到来,清晨就在鸣叫;树木在风中摇曳,整夜在呼啸。难道是因为缺少柴火来燃烧《论语》吗?其实我更需要的是饮酒吟诗,读《离骚》。最近的世事真是难以捉摸,不要等到羊儿丢失了才去补牢。

注释:

  • 料峭:微寒的样子。
  • 敝袍:破旧的衣服。
  • 抚时感触:抚摸着时光,感受到内心的触动。
  • 禽知雪意:鸟类知道下雪的迹象。
  • 晨噪:清晨的鸣叫。
  • 树挟风威:树木在风中摇动,仿佛带着风的威势。
  • 岂为乏薪:难道是因为缺柴火。
  • 论语:儒家经典。
  • 离骚:屈原的长诗。
  • 亡羊始补牢:比喻事后补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光第,字达之,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抒情见长。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初冬,作者通过描绘寒冷的天气与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测的感慨。作者在寒冷季节中感受到孤独和不安,借助自然界的变化,反思自身和社会的处境。

诗歌鉴赏:

《初冬感事》以极具画面感的自然描写开篇,通过“料峭新寒透敝袍”展现了初冬的寒意与作者的身世。诗人在冷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气候的寒冷,更是内心的孤寂与困惑。接着,通过“禽知雪意凌晨噪,树挟风威彻夜号”,“禽”和“树”的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命,反映出自然界的敏感与变化,从而引发诗人对人事的思考。

诗中“岂为乏薪燃论语,真须饮酒读离骚”不仅表达了对传统儒家思想的质疑,也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的另一种追求:在寒冷和困惑中,寻求酒与诗的寄托,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反叛与自我解脱。最后,以“莫待亡羊始补牢”结尾,警示世人要及时把握机会,反映了诗人对世态的深刻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料峭新寒透敝袍:初冬寒冷的气息透过破旧的袍子,感受到刺骨的寒意。
  2. 抚时感触首频搔:抚摸着这个时节,频频感到内心的触动。
  3. 禽知雪意凌晨噪:鸟儿似乎感知到雪的来临,清晨开始鸣叫。
  4. 树挟风威彻夜号:树木在强风中摇曳,整夜发出呼啸声。
  5. 岂为乏薪燃论语:难道因为缺乏柴火来燃烧《论语》?
  6. 真须饮酒读离骚:其实我需要的是饮酒和吟读《离骚》。
  7. 近来世事浑难测:最近的世事真是难以捉摸。
  8. 莫待亡羊始补牢:不要等到失去之后才去补救。

修辞手法:

  • 拟人:鸟儿和树木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和行为。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用“亡羊补牢”比喻事后补救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初冬时节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反映了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反思,强调及时把握生活的机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冷:象征孤独与不安。
  • :自然界的敏感象征。
  • :坚韧不拔的精神。
  • 酒与诗:寻求解脱与情感寄托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敝袍”指的是什么?

    • A. 破旧的衣服
    • B. 新衣服
    • C. 外套
    • D. 裙子
  2. “莫待亡羊始补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 要及时补救
    • B. 不用担心
    • C. 迟早会失去
    • D. 不必补救
  3. 诗中提到的“离骚”是谁的作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屈原
    • D. 白居易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冬夜读书示子聿》 - 朱熹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徐光第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在诗中表达了对社会的思考,徐光第侧重于个体的感受与自然的描写,而杜甫则更多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动荡。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论语与离骚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