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墅晚眺》

时间: 2025-01-04 08:26:06

薄暮登楼眺,山前落日斜。

晴云低海角,孤屿迥天涯。

隐隐灵鼍鼓,迢迢逐浪槎。

牧人歌犊背,凄切入秋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薄暮登楼眺,山前落日斜。
晴云低海角,孤屿迥天涯。
隐隐灵鼍鼓,迢迢逐浪槎。
牧人歌犊背,凄切入秋笳。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我登上楼台远眺,看到山前的落日斜斜地挂着。
晴朗的云朵低垂在海角,孤零零的小岛遥远地屹立在天边。
隐约可以听到灵鼍的鼓声,远远地追随着浪花的漂流。
牧人背着小牛唱歌,那凄切的歌声在秋天的笛音中显得格外动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薄暮:傍晚,日落时分。
  • :远望,眺望。
  • :倾斜,指太阳的位置。
  • 晴云:晴朗的云彩。
  • 低海角:低垂于海角的云彩。
  • 孤屿:孤立的小岛。
  • :遥远,远离的意思。
  • 灵鼍:这里指一种蛙类,声音隐隐传来。
  • 逐浪槎:随着浪花漂流的小木筏。
  • 牧人歌犊背:牧人唱歌,背上驮着小牛。
  • 凄切:悲凉而动人。
  • 秋笳:秋天的笛声。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反映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伤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世骠,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主要以其诗词作品流传于世。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借景抒情,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晚秋时节,诗人在薄暮时分远眺自然景色,心中油然而生的情感交织着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沧墅晚眺》是施世骠的一首意境悠远的诗作,整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黄昏景象,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自然的美妙与人心的感触。诗中开篇“薄暮登楼眺”,就将读者带入一个黄昏的氛围,随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目光穿越远方的山川,展现出一种孤独而又广阔的情怀。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晴朗的云朵与孤独的小岛,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惆怅。尤其是“隐隐灵鼍鼓,迢迢逐浪槎”,通过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声音与流动,反映出一种恬淡与沉静的境界。

最后一句“牧人歌犊背,凄切入秋笳”,更是将人声与自然声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幅人、牛、歌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生命的思考。整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秋意的黄昏,诗人的情感在这一幅幅景象中流淌,令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薄暮登楼眺:黄昏时分,诗人登上楼台远望,营造出一种安静而孤独的氛围。
  • 山前落日斜:落日倾斜在山前,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晴云低海角:晴朗的云朵低垂在海角,描绘出一种宁静的自然景象。
  • 孤屿迥天涯:孤立的小岛遥远地与天际相连,暗示着孤独与渺小。
  • 隐隐灵鼍鼓:远处传来的蛙声,增添了一种神秘而恬静的气氛。
  • 迢迢逐浪槎:小木筏随着浪花漂流,象征着生活的流动与无常。
  • 牧人歌犊背:牧人唱着歌,背上驮着小牛,展现出一种生活的朴实与自然。
  • 凄切入秋笳:秋天的笛声凄切动人,表达了对秋季的感伤与对生命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落日斜,暗示时间的流逝。
  • 拟人:灵鼍鼓声,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隐隐灵鼍鼓,迢迢逐浪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黄昏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伤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薄暮:象征着离别与结束。
  • 孤屿:代表孤独与渺小。
  • 灵鼍:自然的声音,象征生命的脆弱。
  • 牧人:象征着简单而纯朴的生活。
  • 秋笳:秋天的乐声,暗示生命的凋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薄暮”指的是:
    A. 清晨
    B. 黄昏
    C. 正午
    D. 夜晚

  2. “孤屿迥天涯”中的“孤屿”意指:
    A. 繁华的城市
    B. 孤立的小岛
    C. 高耸的山峰
    D. 浪潮汹涌的海洋

  3. 诗中“隐隐灵鼍鼓”是指:
    A. 传来的歌声
    B. 远处的蛙声
    C. 风声
    D. 雨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夜景抒发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施世骠的《沧墅晚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心的共鸣,但施世骠更加侧重于黄昏的孤寂与感伤,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