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刘同年奉使浙西造坟
作者: 苏仲 〔明代〕
玉阙颁新命,金符重旧臣。
壮心持使节,枯骨感皇仁。
草树连云远,旌幢映日新。
祖筵歌赠别,分手几同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送别刘同年的情感。新命令从天宫传下,金印再次重用老臣。壮志在心的使节出发,往事中的枯骨感受到皇上的恩情。草木与云彩相连,远方的风景映衬着新的旗帜。祖宗的宴席上歌声相送,分手时又有多少同龄人?
注释:
- 玉阙:指天宫或皇宫,象征权威和命令。
- 金符:古代用于传递命令的印信,象征朝廷的权力。
- 壮心:指志向远大,内心充满豪情壮志。
- 使节:指奉命出使的人。
- 枯骨:比喻先人或已故的人,表现对历史的感慨。
- 皇仁:指皇帝的恩德。
- 旌幢:指军旗或车帆,象征出行的威仪。
- 祖筵:祖宗的宴席,表达人们对故人的怀念。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金符重旧臣”可以联想到古代官员因功勋而获得重用的传统,表现出对老臣的尊重和对历史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仲,明代诗人,其诗风格清新脱俗,注重情感表达与自然景物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送别好友刘同年,刘同年奉命前往浙江西部进行造坟工程,诗中表达了对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其前程的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四个方面表达了对刘同年出行的祝愿与依依不舍的情感。开头两句描绘了朝廷的命令与老臣的重用,展现出一种荣光的气氛,暗示刘同年肩负重任,前途光明。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壮心”和“枯骨”的对比,既表现了使节的豪情,也蕴含了对历史和已故先人的追忆,显示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的敬仰。最后两句则描绘了分手时的场景,宴席上的歌声与离别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人情味和对友谊的珍视。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朋友的祝福,也有对过往的感慨,展现了明代诗人深刻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阙颁新命:指皇帝下达新的命令,表明刘同年即将出发的使命。
- 金符重旧臣:重用老臣,彰显刘同年的地位和责任感。
- 壮心持使节:强调刘同年的壮志和使命感。
- 枯骨感皇仁:历史的沉淀,表现对前人的敬仰。
- 草树连云远:描绘出行路途的辽阔与景色。
- 旌幢映日新:新的旗帜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亮,象征新的开始。
- 祖筵歌赠别:在宴席上送别,表达对友谊的珍重。
- 分手几同寅:感慨离别,思念同龄朋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枯骨”比喻已故先人,传达对历史的敬仰。
- 对仗:如“草树连云远,旌幢映日新”,对仗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中蕴含的中心思想是对友谊和历史的尊重,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展现出浓厚的人情味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玉阙:象征权威与崇高理想。
- 金符:代表着权力和命令。
- 草树: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出广阔的前景。
- 旌幢:象征出行的荣耀与使命感。
- 祖筵: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与对友谊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玉阙颁新命”中,“玉阙”指的是: A. 皇宫
B. 村庄
C. 田野 -
诗中提到的“金符”是用来: A. 传递命令
B. 装饰
C. 书写 -
诗中“壮心持使节”表达了: A. 对未来的迷茫
B. 对使命的信心
C. 对朋友的不舍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苏仲的《送刘同年奉使浙西造坟》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苏仲更强调对历史和友谊的珍视,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物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苏仲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