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谢人寄梅花)》
时间: 2025-01-08 07:12: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谢人寄梅花)
鹊报寒枝,鱼传尺素。
晴香暗与风微度。
故人还寄陇头梅,
凭谁为作梅花赋。
柳外朱桥,竹边深坞。
何时却向君家去。
便须倩月与徘徊,
无人留得花常住。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喜鹊在寒冷的树枝上报信,鱼儿带来书信。
春日的香气悄然穿过微风。
老友又寄来了陇头的梅花,
谁能为这梅花作诗赋呢?
在柳树外的朱色桥边,在竹林深处的水湾,
何时才能去你家做客呢?
只好借着明月在这里徘徊,
无人能够留住花儿常开啊。
注释:
字词注释:
- 鹊报寒枝:鹊鸟在寒冷的树枝上鸣叫,暗示春天的到来。
- 鱼传尺素:用鱼来传递消息,尺素指短小的书信。
- 梅花赋:赋,是一种诗体,赋梅花的诗。
- 朱桥:红色的桥,象征美好的景象。
- 深坞:指水湾深处的地方。
- 倩月:指美丽的月亮。
- 无人留得花常住:指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无法常驻。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及的梅花,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格,常与友谊、思念相联系。诗中用梅花寄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春天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紫芝(约1080年-约1150年),字仲圭,号紫芝,宋代诗人,善于作词,风格清新、婉约。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际,梅花的寄送成为传递情感的媒介,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友谊的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踏莎行(谢人寄梅花)》是一首充满思乡情和友情的词作。诗的开头通过鹊鸟和鱼儿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春天氛围,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以及与友人之间的联络。接着,诗中提到的梅花寄送,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交流,更是情感的传递,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凭谁为作梅花赋”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似乎在感叹梅花的美丽难以用语言来完全表达。接下来的描写中,柳外的朱桥和竹边的深坞,构成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面,表达了作者渴望与友人相聚的心情。
最后两句“便须倩月与徘徊,无人留得花常住”,则引入了时间的流逝和花开花谢的自然法则,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整体而言,这首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细腻地刻画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命流逝的哲学思考,充满了感情和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鹊报寒枝,鱼传尺素:通过动物传递消息,暗示春天的到来和友人之间的联系。
- 晴香暗与风微度:春日的香气在微风中弥漫,描绘出春天的气息。
- 故人还寄陇头梅:老朋友寄来了梅花,象征着思念和情谊。
- 凭谁为作梅花赋:谁能用诗歌为梅花赋予更深的意义?
- 柳外朱桥,竹边深坞: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何时却向君家去:渴望与朋友相聚的心情。
- 便须倩月与徘徊:借助明月来寄托思念之情。
- 无人留得花常住:感叹花开花落是无法阻挡的自然规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友谊的象征。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柳外朱桥,竹边深坞”,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悟,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与友情相连。
- 鹊、鱼:代表传递消息的媒介,寓意友谊。
- 柳、竹、桥: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美好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哪种鸟在寒枝上报信?
A. 燕子
B. 鹊
C. 麻雀 -
诗中提到的“尺素”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尺子
B. 短小的书信
C. 特殊的纸张 -
诗中的“何时却向君家去”表达了什么?
A. 想去游玩
B. 渴望与朋友相聚
C. 无法去旅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王安石)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梅花》与周紫芝的《踏莎行》都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但王安石更侧重于梅花的坚韧与高洁,而周紫芝则关注于梅花与友情的联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