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仙花二首
作者: 徐似道 〔宋代〕
林下清风自一家,
稍亲梅竹近兰芽。
只缘羞与凡花伍,
移植名园不肯花。
白话文翻译:
在林间,清风自有一番宁静,
它与梅竹相近,和兰花相融。
只是因为它羞于与普通花朵为伍,
所以即使被移植到名园,也不愿意开放。
注释:
- 林下:林中的环境,指幽静之处。
- 清风:清新凉爽的风,象征自然的美好。
- 梅竹:梅花和竹子,常用于表现高洁的品格。
- 兰芽:兰花的嫩芽,象征着高雅的气质。
- 羞与凡花伍:羞于与普通的花朵为伴,表达了水仙花的自我高洁。
- 移植名园:指把水仙花移植到名声显赫的花园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似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创作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淡泊明志、追求高洁的思想。
创作背景:此诗描写了水仙花的高洁和不与凡花为伍的情操,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美的独特理解。创作时,社会环境充满了对文人雅士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水仙花二首》以水仙花为主题,通过清风、梅竹、兰芽等意象,表现了水仙花的孤高与高洁。诗中描绘的环境是幽静而优雅的,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水仙花不愿与凡花为伍,体现了它的自尊和独立,象征着一种追求卓越、不甘平庸的精神。这种情感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现实意义,提醒人们要坚守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不随波逐流。
诗中“移植名园”一语,暗示了水仙花虽然身处名园,却不愿意随意开放,显示出它对环境的选择和对自身价值的坚持。水仙花的这种特性,正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与批判,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平庸世俗的不屑。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这种追求高洁的情感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林下清风自一家:在林间,清风独自一处,传达出自然的宁静。
- 稍亲梅竹近兰芽:清风与梅竹相亲近,兰芽伴随其旁,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只缘羞与凡花伍:水仙花因羞于与普通花朵为伍,展现出它的高洁自尊。
- 移植名园不肯花:即使被移植到名园,也不愿意开花,体现了对环境与自我价值的坚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仙花比作高洁的存在。
- 拟人:赋予清风、花朵以人的情感和特性,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与对世俗的反叛,传达出一种独立、自尊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风:象征自然的纯洁与宁静。
- 梅竹:象征高洁、清雅的品格。
- 兰芽:象征高雅与美丽。
这些意象在诗中共同构建出一种清新、高洁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水仙花在诗中与哪些植物相亲近? A. 玫瑰
B. 梅竹
C. 菊花
D. 向日葵 -
水仙花为何不愿意与凡花为伍? A. 它喜欢孤独
B. 它羞于与普通花朵为伍
C. 它不喜欢花园
D. 它喜欢兰花 -
诗中提到的“名园”代表什么? A. 一个普通的花园
B. 一个著名的花园
C. 一片荒地
D. 一座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徐似道的《水仙花二首》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前者表现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后者则体现了对孤独的接受与对自由的向往。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同样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徐似道相关研究文章及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