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引》

时间: 2025-01-06 10:50:43

愁滋味。

长如醉。

无聊无赖成颓废。

任彷徨。

任凄凉。

独立西风,莫负好秋光。

半红远树兼黄绿。

无边落照青山曲。

淡云峰。

几千重。

一阵秋禽,没在碧天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花引》
作者:郑骞 〔清代〕

愁滋味。长如醉。无聊无赖成颓废。
任彷徨。任凄凉。独立西风,莫负好秋光。
半红远树兼黄绿。无边落照青山曲。
淡云峰。几千重。一阵秋禽,没在碧天东。


白话文翻译:

这愁苦的滋味,长久得像醉酒一般。
无聊无奈使我变得颓废。
任凭我彷徨,任凭我凄凉,
我独自迎着西风,不要辜负这美好的秋光。
远处的树木一半是红的,一半是黄绿的,
无边的夕阳洒在青山的曲折上。
淡淡的云峰,层层叠叠。
一阵秋天的鸟鸣,飞向碧蓝的天空东去。


注释:

  • 愁滋味:愁苦的感觉。
  • 长如醉:愁苦的时间长得像醉酒一样,迷离而不清醒。
  • 无聊无赖成颓废:因为无聊和无奈而变得颓废。
  • 独立西风:独自面对西风,象征孤独与坚定。
  • 莫负好秋光:不要辜负这大好的秋天光景。
  • 半红远树兼黄绿:远处的树木一半是红色,另一半是黄绿色,描绘秋天的色彩。
  • 无边落照:无尽的夕阳。
  • 淡云峰:轻柔的云峰,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几千重:层层叠叠,形容云峰的层次感。
  • 秋禽:秋天的鸟,象征自然的生命与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骞(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内心挣扎之际,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奈的思考。


诗歌鉴赏:

《梅花引》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个人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开篇以“愁滋味”引入,点明情感基调,随后通过“长如醉”描绘了愁苦的持久与沉重,展示了内心的无奈与彷徨。诗中“独立西风,莫负好秋光”一句,传达了在困境中仍希望把握美好时光的坚定态度。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秋天的色彩变化,如“半红远树兼黄绿”,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的美与生命的无常。最后一联“淡云峰,几千重”,则通过意象的层叠,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邃的境界,使人心生向往。

整首诗蕴含着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正是这种深刻的情感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使得这首诗在清代词作中显得格外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愁滋味。长如醉。
    表达了愁苦的感觉,仿佛醉酒般迷离。

  2. 无聊无赖成颓废。
    因为无聊和无奈而感到颓废,情绪低落。

  3. 任彷徨。任凄凉。
    不再抵抗内心的彷徨与凄凉,任其自流。

  4. 独立西风,莫负好秋光。
    在西风中独自坚定,希望珍惜美好的秋光。

  5. 半红远树兼黄绿。
    远处的树木映衬出秋天的色彩,红黄相间。

  6. 无边落照青山曲。
    夕阳洒落在山曲上,形成无边的美景。

  7. 淡云峰。几千重。
    轻柔的云层叠加,形成层次分明的景致。

  8. 一阵秋禽,没在碧天东。
    秋天的鸟儿飞向东边的蓝天,象征生命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比作醉酒,使情感更加生动。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如“莫负好秋光”。
  • 对仗:如“任彷徨。任凄凉。”形成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秋天的美景与个人的孤独感展开,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虽处寒冬仍绽放。
  • 西风:象征孤独与坚韧,风的方向暗示了一种无奈。
  • 秋光:象征美好时光,寓意珍惜当下。
  • 树木的色彩:红黄绿的变化,反映生命的多样与无常。
  • 淡云峰:象征宁静与深邃,形成一种超脱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愁滋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愁苦
    • C. 平静
  2. 诗人希望在西风中怎样做?

    • A. 逃避
    • B. 珍惜美好
    • C. 沉迷
  3. “半红远树兼黄绿”中的“黄绿”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颜色
    • B. 秋天的树木颜色
    • C. 夏天的草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郑骞的《梅花引》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慨,但郑骞更侧重自然景色,而李白则着重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词研究》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郑骞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