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引·嵋山老》
时间: 2025-01-19 22:00:50意思解释
梅花引·嵋山老
作者: 佚名 〔宋代〕
原文展示
嵋山老。头白早。人间善恶都曾造。也曾穷。也曾通。穷通得失,浑如一梦中。因穷落得身无辱,因闲落得心无事,莫才高。莫名高。才名高显,于身展转劳。知事少。烦恼少。心忘腹热何时了。眼休抬。口休开。纷纷是非,如何得到来。独来独往无伴侣,自斟自酌无荣辱,任人非。任人疑。心闲自有,清风皓月知。
白话文翻译
嵋山已经老去,白发早生。人间的善恶,我都曾造作过。也曾经历过贫困,也曾享受过富贵。贫穷和通达、得失,都仿佛在梦中一样。因为贫穷而失去名声,因清闲而内心无事。不要以为才华高,不要自以为是。才名高显,反而使人劳累。知道的事情少,烦恼自然也少。心中忘却了腹中的热情,这种状态何时才能结束呢?眼睛别再抬起,嘴巴也别再开启,纷纷扰扰的是非,究竟从何而来?独自来去,无伴侣,自斟自酌,无荣辱,任由他人评说,任由他人怀疑。心中闲适,自有清风明月知晓。
注释
- 嵋山:指的是嵋山,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
- 白:白发,指年老。
- 穷通得失:贫穷与富贵、得到与失去。
- 身无辱:指没有受到侮辱。
- 心无事:内心没有烦恼。
- 纷纷是非:纷乱的非议与争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花引·嵋山老》为宋代的佚名作品,作者身份不详,可能是隐士或道士。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诗词艺术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隐士的生活哲学,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强调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诗歌鉴赏
《梅花引·嵋山老》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对“穷通得失”的探讨,表现出一种对世事的超然态度。诗人在经历了世间的纷扰与磨难后,逐渐领悟到身外之物的无常与虚幻,最终归于内心的宁静。通过对比“穷落得身无辱”与“才名高显于身展转劳”,诗人指出名利的追逐只会带来更多的劳累与烦恼,反而是清闲自适的生活更为重要。诗的最后几句,强调了独立自省的重要性,表达出一种超然的心态,向读者传达了“心闲自有,清风皓月知”的智慧,寓意着在纷扰的世界中,内心的宁静才是真正的富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嵋山老。头白早。:描绘山的苍老,暗喻人的衰老,告诫世人时光无情。
- 人间善恶都曾造。:承认自己在世间的所有作为,反映个人的经历。
- 也曾穷。也曾通。:经历过贫穷和富贵,体现人生的多样性。
- 穷通得失,浑如一梦中。:人生如梦,富贵贫贱不过是短暂的状态。
- 因穷落得身无辱,因闲落得心无事。:阐述贫穷与清闲的心态。
- 莫才高。莫名高。:警惕骄傲与自满,强调谦逊。
- 才名高显,于身展转劳。:名利带来的劳累,反思追求的意义。
- 知事少。烦恼少。:少知多乐,强调内心的宁静。
- 眼休抬。口休开。:不去关注外界的纷扰与口舌之争。
- 独来独往无伴侣,自斟自酌无荣辱。:强调独立与自我反省的价值。
- 任人非。任人疑。:不在乎他人的评判与怀疑。
- 心闲自有,清风皓月知。: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交融,体现一种道家思想。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比如“穷通得失”,“荣辱”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人生比作梦,体现人生的无常与虚幻。
- 反复:反复提及身心的宁静,增强主题的表达。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生命的感悟,强调内心的平静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超脱名利的束缚,追求一种清净自在的生活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寓意在逆境中的生存。
- 清风皓月:象征自然的纯净与内心的宁静,体现一种超脱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嵋山”象征什么? a) 年轻
b) 衰老
c) 富贵
d) 忍耐 -
诗人如何看待名利? a) 追求名利是人生的目标
b) 名利带来痛苦与烦恼
c) 名利没有意义
d) 名利是一种成就 -
“心闲自有,清风皓月知”表达了什么? a) 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b) 外界的纷扰与喧嚣
c) 对名利的渴望
d) 人生的孤独
答案
- b) 衰老
- b) 名利带来痛苦与烦恼
- a) 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归去来兮辞》:同样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 《静夜思》:虽主题不同,但同样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中国古代文学史》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