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六首 其六》
时间: 2025-01-04 09:09: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佳人乍别。正画屏瘦影,幽艳如雪。检取花名,重唤花魂,著手便描画活。无多颜色销凝处,祗留与素心人说。笑东风秾李夭桃,几许冶春消歇。谁写灵均古怨,沅湘望一带,香草天阔。不道空山,也感流年愁赠将离时节。残枝剩叶飘零蒂,更弹入琴丝凄绝。问销寒九九胭脂,可似玉梅风骨。
白话文翻译:
美女刚刚分别。此时正描绘画屏上的瘦影,幽雅如雪。查找花名,重新唤醒花魂,开始描绘出活生生的样子。没有多少色彩凝聚在这里,只留下与素心之人倾诉。笑谈东风中,繁盛的李花和桃花,多少春天的繁华已然消逝。谁写下灵均的古老怨情,沅水与湘水之间,香草延绵天际。不知在空山深处,也感受到流年带来的忧愁,正值离别的时节。残枝和剩叶飘落在地,琴弦也因此弹出凄凉的旋律。问那寒冷的春天,九重胭脂是否如同玉梅般风骨清雅。
注释:
- 佳人:指美丽的女子。
- 画屏:指绘有图案的屏风。
- 瘦影:形容身影纤细。
- 幽艳如雪:形容美丽清雅,像雪一样洁白。
- 花魂:花的灵魂,象征花的美丽与生命。
- 素心人:指心地纯洁的人。
- 秾李夭桃:形容李花和桃花的繁盛。
- 灵均古怨:灵均指的是古代诗人,古怨为其写下的愁苦情感。
- 沅湘:指沅水和湘水,古代传说中美丽的地方。
- 流年愁:指时间流逝带来的忧愁。
- 寒九九:指寒冷的春天。
- 胭脂:古代一种化妆品,象征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蒋敦复(1834年-1890年),字仲明,号千秋,晚号澹斋,清代诗人,曾任官职,致力于诗文创作,风格典雅,常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致的意象取胜。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以敏锐的目光观察生活,抒发离别之情,诗中融合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流逝岁月的感慨。
诗歌鉴赏:
《疏影六首 其六》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美丽事物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惆怅。开头以“佳人乍别”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气氛。在描绘画屏上“瘦影”的同时,作者将美与愁融为一体,表现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珍惜。诗中提到的“幽艳如雪”,形象地传达了对美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美的脆弱与易逝。
接下来的句子中提到“检取花名,重唤花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花朵生命的敬畏,似乎在尝试与过往的美好进行再度的连接与描绘。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转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流年愁赠将离时节”,流露出对即将离别的无奈与伤感。
最后,诗句“问销寒九九胭脂”,在寒意中追问美丽的意义,似乎在反思人生的追求与内心的空虚。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蒋敦复对美与愁的深刻理解,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佳人乍别:开篇即引入情感背景,表现离别的瞬间。
- 正画屏瘦影,幽艳如雪:描绘优雅而纤细的形象,传达美的清冷之感。
- 检取花名,重唤花魂:试图唤起过往美好回忆。
- 著手便描画活: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心中所想。
- 无多颜色销凝处:留存的色彩少,意在强调内心的纯粹。
- 祗留与素心人说:与纯净之心的人交流美好。
- 笑东风秾李夭桃:描绘春天的繁荣,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几许冶春消歇:感叹春天的短暂与流逝。
- 谁写灵均古怨:对古人情感的追思与共鸣。
- 沅湘望一带,香草天阔:抒发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 不道空山:即使在孤独的环境中,仍有感悟与情感。
- 流年愁赠将离时节:时间的流逝带来忧伤,正值离别之时。
- 残枝剩叶飘零蒂:自然的残败象征着美好的逝去。
- 更弹入琴丝凄绝:琴声中流露出的悲伤。
- 问销寒九九胭脂:对美丽的追问与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人比作画中的幽影,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花魂的呼唤,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残枝剩叶飘零蒂”,增强了韵律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惋惜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脆弱的反思,展现了清代诗人的深情与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佳人:象征美好与爱情。
- 花魂:象征生命的美丽与脆弱。
- 东风、李花、桃花:象征春天的繁荣与生机。
- 空山:象征孤独与思索。
- 琴丝:象征情感的表达与抒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佳人乍别”的意思是什么?
- A. 佳人即将到来
- B. 佳人刚刚分别
- C. 佳人未曾离开
-
诗中“幽艳如雪”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花
- B. 美人
- C. 雪
-
诗中提到的“流年愁”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时间的快乐
- B. 时间的流逝带来的忧愁
- C. 时间的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蒋敦复与李清照同为清代诗人,前者侧重于自然与离别的结合,后者则更多关注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两者均运用优美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文学的独特魅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