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忠》
时间: 2024-09-19 22:03: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庐陵之文忠,前欧而后周。
笔法之可稽,欧劲而周柔。
苟内心之是似,岂外迹之能求。
予尝溯平原之津,望二典之楼。
想公从容子墨客卿间,犹足以接六一之风流也。
白话文翻译
庐陵的文忠(周敦颐),他所写的作品,前有欧阳询的风格而后有周昉的风格。
他的笔法可以追溯,欧阳询的笔力刚劲而周昉的笔法柔和。
如果内心的真实感受相似,外在的表现又能求得什么呢?
我曾经沿着平原的渡口,眺望那两座典雅的楼阁。
想象着他在墨客和文人之间的从容姿态,足以与六一(指六一居士,代表着文人风流)相接轨。
注释
- 庐陵:指的是周敦颐的故乡。
- 文忠:周敦颐的字,意指“文采和忠诚”。
- 欧:指欧阳询,唐代著名书法家。
- 周:指周昉,唐代著名画家。
- 六一之风流:六一居士是王羲之的号,代表着高雅的文人风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约1086年-1141年),字德馨,号雪窗,南宋初期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词受唐诗影响,追求清新自然的风格。其作品常反映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文人之间的交流频繁,诗词创作风气浓厚。岳珂在诗中表达了对周敦颐的敬仰,以及对文人风范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周敦颐与欧阳询、周昉风格的比较,展现了诗人对书法和文人理想的思考。诗开头提到“庐陵之文忠”,引出周敦颐的身份,接着分析他的笔法,强调了刚劲与柔和的结合,显示出岳珂对文人修养的重视。诗中“苟内心之是似,岂外迹之能求”一句,深刻指出了内心真实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外在的表现不过是表象。结尾则通过对周敦颐的想象,表达了对文人气质的向往。整首诗在平淡中抒发出深厚的文人情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庐陵之文忠,前欧而后周。
这句点明了周敦颐的身份及其作品的影响,前有欧阳询的风格,后有周昉的风格。 -
笔法之可稽,欧劲而周柔。
讲述了两位书法家的特点,欧阳询的笔法刚劲有力,而周昉的笔法则柔和细腻。 -
苟内心之是似,岂外迹之能求。
这里强调内心的真实感受比外在的表现更为重要,反映了诗人对真诚的追求。 -
予尝溯平原之津,望二典之楼。
描绘了诗人游览时的情景,表达对文人雅士的敬仰。 -
想公从容子墨客卿间,犹足以接六一之风流也。
最后表达了对周敦颐在文人圈中风流倜傥的想象,表明其文采与风范的卓越。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前欧而后周”,形象地对比了两位书法家的风格。
- 比喻:将书法比作文人风范,强调内在与外在的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文人风范的追求,强调内心真实感受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文人理想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庐陵:象征着文人的故乡与文化根基。
- 文忠:代表着文人的理想与追求。
- 笔法:象征着艺术的表达方式,反映了个人内心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庐陵之文忠”中“文忠”指的是谁?
A. 欧阳询
B. 周敦颐
C. 王羲之 -
诗中提到的“六一”指的是哪位文人?
A. 周敦颐
B. 王羲之
C. 欧阳询 -
“苟内心之是似,岂外迹之能求”强调了什么?
A. 外在表现更重要
B. 内心真实感受更重要
C. 书法技巧更重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同样表现了对文人境界的追求与思考。
诗词对比
- 岳珂的作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者都表现了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但岳珂更注重内心感受,而王维则强调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相关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