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詹进卿大监出宣城》

时间: 2025-01-01 12:57:01

今代稽山贺季真,前身江左谢宣城。

向来诏策无双手,已逼云霄尺五程。

银杏木瓜分我否,鸳鸯野鸭莫渠惊。

玉皇香案方虚伫,看即徵黄侍紫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詹进卿大监出宣城
今代稽山贺季真,
前身江左谢宣城。
向来诏策无双手,
已逼云霄尺五程。
银杏木瓜分我否,
鸳鸯野鸭莫渠惊。
玉皇香案方虚伫,
看即徵黄侍紫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大致为:
当今的稽山(指风景名胜)在祝贺你,季真(詹进卿的别号);你的前身是江左的谢宣城(历史上著名的谢家)。过去的诏令和策划没有人能与你相媲美,已然逼近云霄,高达五尺。银杏和木瓜的果实是否会分给我呢?鸳鸯和野鸭不要惊动。玉皇大帝的香案前我正虚伫,看到的只是徵黄(指一种乐器)侍奉紫清(指天女)。

注释

  • 稽山:指位于今浙江省的一座山,象征风景名胜。
  • 季真:詹进卿的号,古代士人的别名。
  • 江左:指长江以东的地区,历史上多才俊之地。
  • 谢宣城:谢安、谢道韫一家,古代名门望族。
  • 云霄:天空,常用来形容地位或成就的高远。
  • 银杏木瓜:两种树木,象征自然。
  • 鸳鸯野鸭:水鸟,象征自然的和谐。
  • 玉皇:道教中天帝的称呼。
  • 香案:供奉神明的桌子。
  • 徵黄:古代一种乐器,用于音乐。
  • 紫清:指天女,古代神话中的仙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政治家。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著称,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詹进卿出任宣城的送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之间的交流与情谊。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送詹进卿大监出宣城》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诗中前两句以“今代稽山贺季真,前身江左谢宣城”引入,既提到友人的名号,又点出其家世背景,勾勒出一幅士人交往的画面。同时,诗人在描绘友人的成就时,用了“向来诏策无双手,已逼云霄尺五程”来强调詹进卿在朝政中的突出地位,显示出诗人对其的钦佩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银杏木瓜分我否,鸳鸯野鸭莫渠惊”则转为对自然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心中对友人离去的惋惜和对自然和谐的向往。最后四句中,诗人表现出一种对宇宙和谐的追求与向往,玉皇的香案和徵黄、紫清的描写,既是一种对友人前途的祝福,也体现了对高尚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祝福、惋惜,又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士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对自然与理想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代稽山贺季真:当今的稽山在为你祝贺,季真的成就。
  • 前身江左谢宣城:你出身于江东的名门谢家,家世显赫。
  • 向来诏策无双手:过去的政令与策划无人能比。
  • 已逼云霄尺五程:你的成就已接近云霄,象征着地位的高远。
  • 银杏木瓜分我否:问银杏和木瓜是否能分我一些,体现诗人对自然的眷恋。
  • 鸳鸯野鸭莫渠惊:希望鸳鸯和野鸭不要被惊扰,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玉皇香案方虚伫:玉皇的香案前我正站着,象征对神灵的敬畏。
  • 看即徵黄侍紫清:看到的只是徵黄与紫清,暗示对高尚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人的成就比作“逼云霄”,形象生动。
  • 对仗:如“银杏木瓜分我否,鸳鸯野鸭莫渠惊”,形成和谐的音韵。
  • 象征:玉皇、香案、鸳鸯等意象象征着理想与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友谊、成就与理想展开,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自然和谐的向往,体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稽山:象征自然美与高洁的品格。
  • 谢宣城:象征士人家庭的荣耀与文化传承。
  • 银杏、木瓜:自然的丰盈与和谐。
  • 鸳鸯、野鸭:象征爱情与宁静。
  • 玉皇、香案:象征对神圣的敬仰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稽山”代表什么? A. 自然景观
    B. 政治权力
    C. 家庭背景
    D. 经济状况

  2. 诗中的“鸳鸯野鸭莫渠惊”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惊讶
    B. 想念
    C. 宁静向往
    D. 友谊

  3. “向来诏策无双手,已逼云霄尺五程”中“云霄”指的是什么?
    A. 高远的地方
    B. 自然景观
    C. 社会地位
    D. 个人成就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哲理思考。
  • 杜甫的《春望》: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展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但风格迥异。杨万里更为细腻平和,而李白则豪放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