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诗》

时间: 2025-01-01 15:12:10

饿犬齰枯骨,自吃馋饥涎。

今文与古文,各各称可怜。

亦如婴儿食,饧桃口旋旋。

唯有一点味,岂见逃景延。

绳床独坐翁,默览有所传。

终当罢文字,别著逍遥篇。

从来文字净,君子不以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偷诗》
作者:孟郊〔唐代〕

饿犬齰枯骨,自吃馋饥涎。
今文与古文,各各称可怜。
亦如婴儿食,饧桃口旋旋。
唯有一点味,岂见逃景延。
绳床独坐翁,默览有所传。
终当罢文字,别著逍遥篇。
从来文字净,君子不以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饥饿的狗啃食枯骨,自己也忍不住流口水。如今的诗文和古代的诗文,各自都让人感到可怜。就像婴儿吃桃子,嘴巴上沾满了蜜糖。只是那味道微乎其微,怎么能逃避时间的变化呢?我独自在绳床上坐着,默默欣赏着所传承下来的文字。最终,我会放弃文字,写出一篇逍遥的文章。从古至今,文字都是干净的,君子不以此为荣。

注释

  • :咬、啃的意思。
  • 馋饥涎:指因饥饿而流口水。
  • 可怜:这里指的是对古今诗文的无奈和惋惜。
  • 饧桃:指蜜桃,形容美味的食物。
  • 逃景延:逃避时间的流逝。
  • 绳床:指用绳子编织而成的床,象征简朴的生活。
  • 默览:安静地观看、欣赏。
  • 逍遥篇:意指轻松自在的文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孟氏,唐代著名诗人。他以诗歌的直率和深情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生活的艰辛和人性的复杂。孟郊的作品常常反映出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偷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诗歌繁荣之时。孟郊的诗歌风格与当时的流行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独特理解和对古今文化的思考。

诗歌鉴赏

《偷诗》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比古今诗文,表达了对当下文学的失望和对古代文化的怀念。首句“饿犬齰枯骨,自吃馋饥涎”用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物质和精神双重饥渴的感受,揭示了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常常感到的无奈与渴望。

接下来的“今文与古文,各各称可怜”,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受,诗人对当代诗文的不满,仿佛在说这些文字无法传达更深的情感或思想。与此对应的“亦如婴儿食,饧桃口旋旋”,则以婴儿的天真无邪来反衬文学的乏味,显示出人们对深刻内涵的渴望。

“唯有一点味,岂见逃景延”一句,表达了尽管有些文学作品仍有其味道,但在时间的长河中却显得微不足道。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诗人独处的情景,体现出他对文字的思考与反思,最终他意识到,或许放弃文字,去写一篇逍遥的篇章,才是更好的选择。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喻等手法,深刻地探讨了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文学创作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饿犬齰枯骨,自吃馋饥涎:描绘了饥饿的狗啃食枯骨的场景,象征着对物质的渴求。
  2. 今文与古文,各各称可怜:表达对当代与古代文学的失望,认为两者都令人可怜。
  3. 亦如婴儿食,饧桃口旋旋:以婴儿吃桃的形象比喻文学的乏味与肤浅。
  4. 唯有一点味,岂见逃景延:虽有一些文学作品的味道,但在时间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5. 绳床独坐翁,默览有所传:诗人孤独地坐在绳床上,静静欣赏所传承的文化。
  6. 终当罢文字,别著逍遥篇:最终选择放弃文字,追求更轻松自在的生活。
  7. 从来文字净,君子不以贤:强调文字的纯洁性,真正的君子不以文字的贤淑为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饥饿的狗比作对文化的无奈,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上非常工整,形成了有力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文学的价值与意义,表达了对古今文化的反思,强调了追求心灵自由的重要性。通过对比与隐喻,诗人展现了对当代文学的失望,同时也对古代文化的怀念,折射出人们在生活与艺术之间的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饿犬:象征对物质的渴求。
  • 婴儿:象征纯真与无知。
  • 绳床:象征简朴的生活方式。
  • 逍遥篇:象征对自由与轻松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偷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孟郊
    • C. 杜甫
  2. 诗中的“饿犬”象征着什么?

    • A. 对美食的渴望
    • B. 对文化的无奈
    • C. 对朋友的思念
  3. 诗人最终选择放弃什么?

    • A. 生活
    • B. 文字
    • C. 朋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孟郊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关注社会现实,但孟郊更倾向于内心的探索,而杜甫则多描绘外部的社会困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指南》
  • 《孟郊诗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