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诸学童》
时间: 2025-01-01 15:18: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贻诸学童
作者: 刘兼
横经叉手步还趋,
积善方知庆有馀。
五个小雏离学院,
一行新雁入贫居。
攘羊告罪言何直,
舐犊牵情理岂虚。
劝汝立身须苦志,
月中丹桂自扶疏。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师长对学童的教诲与期望。诗人以“横经叉手步还趋”开篇,表现出一种从容的姿态,接着提到“积善方知庆有余”,强调了积累善行的重要性。接下来的四句则描绘了五个小雏离开学堂,象征着学童的成长与独立,和新雁飞入贫居,暗示着未来的希望与艰辛。后面的“攘羊告罪言何直”与“舐犊牵情理岂虚”则表达了对亲情的理解与责任感。最后,诗人劝告学童要立志艰苦奋斗,强调“月中丹桂自扶疏”,暗示美好的未来需要努力去争取。
注释:
- 横经: 指横着走,形容一种从容的步伐。
- 叉手: 双手交叉在一起,可能指一种思考的姿态。
- 积善: 积累善行。
- 雏: 小鸟,借指年幼的学童。
- 新雁: 比喻新一代的成长。
- 攘羊: 抢羊,可能指一种行为的直接性。
- 舐犊牵情: 舐犊是指母亲对小牛的关爱,形容深厚的亲情。
- 月中丹桂: 月亮中的丹桂,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兼,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专注于教育与德行的倡导,作品多以劝诫为主,风格质朴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对教育与德行重视的时期。诗人的身份可能是一位教师,他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学童的寄托与期望,鼓励他们积累善行,立志奋斗。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学童的关怀与期望。开头几句以自然的行走与姿态描绘了诗人自身的从容,表明他对学童教育的认真态度。通过“积善”二字,诗人传递了道德与行为的重要性,强调只有通过不断的善行,才能获得生活的丰盈。
接下来的描写则展现了学童们的成长与独立,五个小雏的离开寓意着他们即将踏上人生的旅途,与新雁的比喻,象征着希望与未来。对比贫居与学堂的环境,诗人似乎在提醒学童们,虽然未来可能艰苦,但只要心存志向,就能克服困难。
后面的“攘羊告罪”与“舐犊牵情”,则引入对家庭与责任的思考,强调人际关系中的情感与责任感。诗的结尾处,诗人劝导学童要立志,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月中丹桂的意象则暗示着美好的未来和努力的结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横经叉手步还趋: 描绘了诗人从容的姿态,体现出思考的深度。
- 积善方知庆有馀: 强调了善行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积累善行,才能获得庆幸与富足。
- 五个小雏离学院: 诗人描绘学童的成长,离开学堂象征着他们即将独立。
- 一行新雁入贫居: 新一代的成长与希望,暗示着未来的艰辛与奋斗。
- 攘羊告罪言何直: 表达对直接行为的反思,强调责任与道德。
- 舐犊牵情理岂虚: 亲情的真实与深厚,表达人际关系的情感。
- 劝汝立身须苦志: 劝导学童要有志向,珍惜奋斗的过程。
- 月中丹桂自扶疏: 以丹桂作为象征,暗示美好的未来需要努力去争取。
修辞手法:
- 比喻: “新雁”与“小雏”都是对学童成长的比喻,寓意深刻。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使用“丹桂”与“月中”等意象,富有文化内涵,表达人生的理想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学童的教诲与期望,强调道德行为的重要性,鼓励他们要立志奋斗,追求美好的未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雏: 象征着年轻的生命与成长的希望。
- 新雁: 比喻新一代的成长,象征着未来的希望。
- 丹桂: 象征着美好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积善”主要强调什么? A. 个人的财产
B. 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C. 学习的知识 -
“五个小雏离学院”中的“小雏”指代什么? A. 年幼的鸟儿
B. 年轻的学童
C. 离开的学生 -
诗的结尾提到的“月中丹桂”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美好的未来
C. 知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杜甫在《望岳》中同样表现了对未来的期望与追求,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象激励人心。而刘兼通过对学童的关怀,强调个人的奋斗与道德行为的重要性。两者在主题上虽然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