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闻官吏举请,辄有一篇寄从弟舍人》

时间: 2025-01-01 14:12:29

官吏潜陈借寇词,宦情乡梦两相违。

青城锦水无心住,

紫阁莲峰有意归。

张翰鲈鱼因醉忆,孟光书信近春稀。

黄茅瘴色看看起,贪者犹疑别是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官吏潜陈借寇词,宦情乡梦两相违。
青城锦水无心住,紫阁莲峰有意归。
张翰鲈鱼因醉忆,孟光书信近春稀。
黄茅瘴色看看起,贪者犹疑别是机。

白话文翻译:

官吏们暗中提出借口和请求,内心的宦海情怀与故乡的梦境相互违背。青城和锦水让我无心留恋,紫阁与莲峰却让我心向归处。张翰因醉酒而想起鲈鱼,孟光的书信在春天时显得稀少。黄茅的瘴气渐渐显露,贪婪的人依旧犹豫着是否该别有所图。

注释:

  • 官吏:指朝廷的官员。
  • 潜陈:暗中提出、陈述。
  • 借寇词:借用外敌作为借口。
  • 宦情乡梦:宦海生涯的情感与对故乡的梦。
  • 青城锦水:青城山和锦水,指美丽的自然景色。
  • 紫阁莲峰:紫阁和莲峰,象征着归隐或理想的地方。
  • 张翰:古代诗人,因醉酒而想起鲈鱼的故事。
  • 孟光:古代女子,因信件稀少而感到寂寞。
  • 黄茅:指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植物,瘴气多见的地方。
  • 贪者:贪心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兼,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其作品常表达对政治的思考和个人情感,风格多变而深刻。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内心世界,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状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政治动荡、官场腐败的时期,诗人借用自然景象和古代典故,抒发对政治黑暗的失望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刘兼的《偶闻官吏举请,辄有一篇寄从弟舍人》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官吏的描绘,揭示了官场的潜规则和腐败现象,表现出对故乡和理想生活的深切怀念。开篇的“官吏潜陈借寇词”表明了官员们在外敌入侵的背景下,借口提出请求,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内心的阴暗和对权力的渴望。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青城和锦水的美丽,却又表示自己无心留恋,显然对官场的生活感到失望。此时的青城与锦水似乎既是自然美景的象征,也是他内心渴望逃离的地方。而“紫阁莲峰有意归”则是对理想归宿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古代典故,如张翰与孟光,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怀旧的情感。张翰喝醉后回忆鲈鱼,象征着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而孟光的书信稀少则暗示着与世隔绝的孤独感。

最后两句“黄茅瘴色看看起,贪者犹疑别是机”,不仅描绘出环境的恶劣,也反映出在利益面前人们的迟疑与贪婪。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官吏潜陈借寇词:官吏们在暗中提出借用外敌的理由。
  2. 宦情乡梦两相违:内心的宦海情感与对故乡的梦境相悖。
  3. 青城锦水无心住:青城和锦水的美丽让人无心留恋。
  4. 紫阁莲峰有意归:紫阁和莲峰是他心向往之处。
  5. 张翰鲈鱼因醉忆:张翰因醉酒回忆起鲈鱼的故事。
  6. 孟光书信近春稀:孟光的书信在春天时显得稀少。
  7. 黄茅瘴色看看起:黄茅的瘴气渐渐显露。
  8. 贪者犹疑别是机:贪婪的人依旧犹豫着是否该有所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城、锦水比作无心的居所。
  • 对仗:诸如“宦情乡梦”、“无心住、有意归”等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典故引用:张翰与孟光的典故使诗意更为深厚,增加了历史文化的厚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官场腐败的失望,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通过对古代典故的运用,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城锦水:象征着自然的美与内心的向往。
  • 紫阁莲峰:代表理想的归宿和精神的寄托。
  • 张翰鲈鱼:引申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
  • 黄茅瘴色:象征现实环境的恶劣与腐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官吏潜陈借寇词”指的是? A. 官吏的借口
    B. 外敌的侵袭
    C. 对故乡的怀念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张翰鲈鱼”象征着对____的怀念。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黄茅瘴色”表达了对官场的赞美。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A
  2. 过去美好事物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宁静的心境。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基调略显悲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