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学》

时间: 2025-01-01 15:08:09

乐广亡来水镜稀,宓妃嫫母混妍媸。

且於雾里藏弱豹,休向窗中问碧鸡。

百氏典填坟自苦,一堆萤雪竟谁知。

门前春色芳如昼,好掩书斋任所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乐广亡来水镜稀,宓妃嫫母混妍媸。
且於雾里藏弱豹,休向窗中问碧鸡。
百氏典填坟自苦,一堆萤雪竟谁知。
门前春色芳如昼,好掩书斋任所之。

白话文翻译:

乐广失去后,水面如镜般稀薄;宓妃和嫫母在美丑之间交融。
且在雾中藏匿着一只弱小的豹子,别再向窗外询问那碧绿的鸡。
百家之典只是让人自讨苦吃,满地的萤火虫和雪花又有谁能知晓?
门前的春色如同白昼般芬芳,随意掩上书斋,任由它去吧。

注释:

  • 乐广: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象征失去的美好。
  • 水镜:比喻清明的水面。
  • 宓妃、嫫母:古代神话中的人物,象征美与丑的混合。
  • 弱豹:象征着隐秘而脆弱的事物。
  • 碧鸡:可能指的是一种美好的事物或理想。
  • 百氏典:古代典籍,象征知识的繁杂。
  • 萤雪:比喻微小而无足轻重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兼是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但政治动荡的时代。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见长,常常在诗中表达对现实的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兼对学问与生活的倦怠之际,反映了他对复杂知识的厌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中所描绘的意象和情感结合,展现了他内心的挣扎与寻找宁静的愿望。

诗歌鉴赏:

《倦学》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倦怠与对生活的思考。开篇提到的“乐广亡来水镜稀”,不仅点出了一种失落感,也隐喻着知识的稀薄和难以把握。接着以“宓妃嫫母混妍媸”引出虚幻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暗示了生活中美与丑的交织。诗中“且於雾里藏弱豹”形象生动,表现出一种隐秘的脆弱与无奈,而“休向窗中问碧鸡”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呼应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失落。

后两句“百氏典填坟自苦”与“门前春色芳如昼”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表现出对学问的无奈与痛苦,后者则是对自然美好的向往,展现出作者内心的矛盾。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简单生活的渴望,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乐广亡来水镜稀:乐广失去后,水面如镜般稀薄,象征失去的美好与清晰。
  2. 宓妃嫫母混妍媸:宓妃与嫫母的混合,暗示美与丑之间的交织。
  3. 且於雾里藏弱豹:在雾中藏匿的脆弱生物,象征隐秘的无奈。
  4. 休向窗中问碧鸡:不要再询问窗外的美好,反映对理想的失望。
  5. 百氏典填坟自苦:知识的繁杂让人苦恼。
  6. 一堆萤雪竟谁知:微小而无足轻重的事物无人关心。
  7. 门前春色芳如昼:门前的春色如同白昼般明亮。
  8. 好掩书斋任所之:随意掩上书斋,任其去。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水镜”、“弱豹”等意象,形象化内心感受。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学问的倦怠,对理想的失望,以及对自然简单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镜:象征清澈与失去。
  • 弱豹:脆弱与隐秘。
  • 春色: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广”象征什么?

    • A. 失去的美好
    • B. 复杂的知识
    • C. 自然的宁静
  2. “宓妃嫫母混妍媸”表达了什么?

    • A. 美与丑的交织
    • B. 简单的生活
    • C. 对学问的追求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学问的痛苦
    • B. 对自然的渴望
    • C. 对理想的失落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宁静。
  • 《登高》(王之涣):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人生思考。

诗词对比:

  • 《倦学》与《静夜思》:同为抒发内心情感,但《倦学》更强调对学问的倦怠与生活的思考,而《静夜思》则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对宋代诗词及其背景的深入分析。
  • 《古诗词鉴赏指南》:提供古诗词的鉴赏技巧与解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