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上尧夫先生兼寄伯淳正叔 其一 张载 〔宋代〕 先生高卧洛城中,洛邑簪缨幸所同。 顾我成年清渭上,并游无侣又春风。
白话文翻译:
先生您高卧在洛阳城中,洛阳的士大夫们都与您有幸同在。 而我独自在清澈的渭水边长大,与您同游却无伴侣,又逢春风。
注释:
- 高卧:指隐居不仕。
- 洛城:指洛阳,古代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 簪缨:古代官员的冠饰,代指士大夫阶层。
- 幸所同:有幸与您同在。
- 成年:长大成人。
- 清渭:清澈的渭水,渭水是黄河的主要支流之一。
- 并游无侣:一同游玩却没有伴侣。
- 春风:春天的风,这里可能暗指时光的流逝或新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这首诗是张载写给尧夫先生(可能是邵雍,字尧夫)以及伯淳、正叔(可能是程颢、程颐兄弟)的,表达了自己与他们虽同在洛阳,却感到孤独无伴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张载在洛阳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他虽然身处士大夫阶层,但感到孤独,可能是因为他的哲学思想与当时的社会主流有所不同,导致他难以找到真正的知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洛阳城中的热闹与渭水边的清静,表达了张载内心的孤独感。诗中“先生高卧洛城中”一句,既表达了对尧夫先生的尊敬,也暗示了自己与洛阳士大夫们的距离。“顾我成年清渭上”则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孤独成长经历。最后一句“并游无侣又春风”,以春风为喻,既表达了时光的流逝,也隐含了对新知音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张载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知音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先生高卧洛城中”:这句诗表达了对尧夫先生的尊敬,同时也暗示了张载自己与洛阳士大夫们的距离。
- “洛邑簪缨幸所同”:这句诗表达了张载与洛阳士大夫们有幸同在,但这种“同”并非真正的知音之同。
- “顾我成年清渭上”:这句诗强调了张载孤独的成长经历,渭水的清静与洛阳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
- “并游无侣又春风”:这句诗以春风为喻,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对新知音的期待,同时也强调了自己的孤独。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洛阳城的热闹与渭水边的清静的对比,突出了张载的孤独感。
- 比喻:以春风为喻,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对新知音的期待。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张载在洛阳的孤独感以及对知音的渴望。通过对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诗人展现了自己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真正知音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洛城:象征着热闹和繁华,但在这里却成了孤独的背景。
- 渭水:象征着清静和孤独,是张载成长的地方,也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
- 春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新希望的开始,同时也隐含了对新知音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张载在这首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悲伤
- 诗中的“渭水”象征着什么? A. 热闹 B. 清静 C. 繁华 D. 悲伤
- “并游无侣又春风”中的“春风”象征着什么? A. 时光的流逝 B. 新的开始 C. 孤独 D. 喜悦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邵雍的《观物内篇》:同样表达了隐逸生活的思考和对知音的渴望。
- 程颢的《秋日偶成》:表达了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张载的《诗上尧夫先生兼寄伯淳正叔 其一》与邵雍的《观物内篇》:两者都表达了隐逸生活的思考,但张载的诗更多地强调了孤独感,而邵雍的诗则更多地强调了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史·张载传》:了解张载的生平和哲学思想。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载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