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帘捲晴空独倚阑,冥鸿点点无无间。秋风注目无人会,时与白云相对闲。
白话文翻译:
窗帘卷起,晴空万里,我独自倚着栏杆,远望天边,冥冥中的鸿雁点点,若隐若现。秋风中,我的目光专注,却无人能理解这份情怀,我时常与白云相对,悠闲自在。
注释:
- 帘捲:窗帘卷起。
- 晴空:晴朗的天空。
- 冥鸿:指远飞的鸿雁,这里比喻远方的思念或远大的志向。
- 点点:形容鸿雁在天空中隐约可见的样子。
- 无无间:形容鸿雁飞得高远,几乎看不见。
- 秋风注目:秋风中,目光专注。
- 无人会:没有人能理解。
- 白云:象征悠闲自在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载,字子厚,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周敦颐、程颢、程颐并称“北宋四大家”。他的诗歌多表现哲理和人生感悟,风格深沉含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倚栏,远望天际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思念的寄托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在宋代,文人士大夫常以诗词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思念的寄托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首句“帘捲晴空独倚阑”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窗帘卷起,晴空万里,诗人独自倚栏,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次句“冥鸿点点无无间”用冥鸿比喻远方的思念,鸿雁高飞,几乎看不见,象征着诗人对远方的无限遐想。后两句“秋风注目无人会,时与白云相对闲”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秋风中,诗人的目光专注,却无人能理解这份情怀,他时常与白云相对,享受这份宁静和自在。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悠闲生活的深切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帘捲晴空独倚阑”: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窗帘卷起,晴空万里,诗人独自倚栏,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 次句“冥鸿点点无无间”:用冥鸿比喻远方的思念,鸿雁高飞,几乎看不见,象征着诗人对远方的无限遐想。
- 第三句“秋风注目无人会”:表达了诗人的孤独,秋风中,诗人的目光专注,却无人能理解这份情怀。
- 末句“时与白云相对闲”: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他时常与白云相对,享受这份宁静和自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冥鸿比喻远方的思念。
- 拟人:白云被赋予了悠闲自在的特性。
- 对仗:诗中“秋风注目无人会,时与白云相对闲”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思念的寄托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冥鸿:象征远方的思念或远大的志向。
- 秋风:象征孤独和专注。
- 白云:象征悠闲自在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冥鸿”比喻的是什么? A. 远方的思念 B. 悠闲的生活 C. 孤独的心情 D. 高远的志向
-
诗中“秋风注目无人会”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悲伤
-
诗中“时与白云相对闲”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忙碌的生活 B. 悠闲的生活 C. 热闹的社交 D. 高远的志向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思念的寄托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诗人对自然和悠闲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载《刘阳归鸿阁》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思念的寄托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但张载的诗更加深沉含蓄,而苏轼的诗则更加豪放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载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包括张载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