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斋自儆 张载 〔宋代〕 画前有易不知易,玄上求玄恐未玄。白首纷如成底事,蠹鱼徒自老青编。
白话文翻译: 在画前研究《易经》却不懂《易经》,在玄学上追求玄妙恐怕也未达到玄妙。白发纷乱,成就了什么事情?蠹鱼只是在古老的典籍中老去。
注释:
- 画前有易:指在画前研究《易经》。
- 玄上求玄:指在玄学上追求更深的玄妙。
- 白首纷如:形容白发纷乱,指年老。
- 成底事:成就了什么事情。
- 蠹鱼:指书虫,比喻沉迷于书籍的人。
- 青编:指古老的典籍。
诗词背景: 张载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他的诗歌多表达对学问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学问的深刻反思,认为单纯的书本知识追求并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和玄妙,同时也表达了对年华老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易经》和玄学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学问深度的追求和对现实成就的反思。诗中“画前有易不知易,玄上求玄恐未玄”反映了作者对学问的深刻认识,认为表面的学习和追求并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和玄妙。后两句“白首纷如成底事,蠹鱼徒自老青编”则表达了对年华老去的感慨,认为单纯的书本知识追求并不能带来实际的成就,只是在古老的典籍中老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学问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首句“画前有易不知易”:表达了作者对《易经》的深刻认识,认为单纯的书本知识追求并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和玄妙。
- 次句“玄上求玄恐未玄”:继续探讨玄学的深度,认为在玄学上追求更深的玄妙也未必能达到真正的玄妙。
- 第三句“白首纷如成底事”:表达了对年华老去的感慨,认为白发纷乱,成就了什么事情。
- 末句“蠹鱼徒自老青编”:用“蠹鱼”比喻沉迷于书籍的人,认为只是在古老的典籍中老去,没有实际的成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蠹鱼”比喻沉迷于书籍的人,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画前有易不知易,玄上求玄恐未玄”和“白首纷如成底事,蠹鱼徒自老青编”均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学问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的思考,认为单纯的书本知识追求并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和玄妙,同时也表达了对年华老去的感慨。
意象分析:
- 画前有易:指在画前研究《易经》,形象地表达了学问的追求。
- 玄上求玄:指在玄学上追求更深的玄妙,形象地表达了学问的深度。
- 白首纷如:形容白发纷乱,指年老,形象地表达了年华老去的感慨。
- 蠹鱼:指书虫,比喻沉迷于书籍的人,形象地表达了单纯的书本知识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画前有易不知易”中的“易”指的是什么? A. 易经 B. 容易 C. 变化 D. 玄妙
- 诗中“玄上求玄恐未玄”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态度? A. 学问的深度 B. 学问的广度 C. 学问的实用性 D. 学问的表面
- 诗中“白首纷如成底事”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感慨? A. 年华老去 B. 学问的成就 C. 学问的深度 D. 学问的广度
- 诗中“蠹鱼徒自老青编”中的“蠹鱼”比喻什么? A. 书虫 B. 学者 C. 书籍 D. 学问
答案:
- A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张载的其他诗作,如《正蒙》等,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理学思想和诗歌风格。
- 其他宋代理学家的诗作,如朱熹的《观书有感》等,可以进行比较研究。
诗词对比:
- 张载的《书斋自儆》与朱熹的《观书有感》都反映了宋代理学家对学问的深刻反思,但张载的诗更侧重于对学问深度的追求和对年华老去的感慨,而朱熹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学问的实用性和人生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张载集》:收录了张载的诗文作品,可以全面了解他的理学思想和诗歌风格。
- 《宋诗选》:收录了宋代多位诗人的作品,可以进行比较研究。
- 《宋代理学与诗歌》:探讨宋代理学与诗歌的关系,可以深入了解张载的诗歌背景和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