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八景诗 其五 彭峒水帘》

时间: 2025-01-01 15:05:11

峒门倚空如壁立,隔断红尘飞不入。

三秋风剪银河冰,四时天雨珍珠粒。

语清无比贵无价,是谁主张山中挂。

水晶宫殿岂无人,琴声玲玲明月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峒门倚空如壁立,
隔断红尘飞不入。
三秋风剪银河冰,
四时天雨珍珠粒。
语清无比贵无价,
是谁主张山中挂。
水晶宫殿岂无人,
琴声玲玲明月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如同高壁般耸立的山门,隔绝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秋风吹拂,仿佛把银河的冰雪一片片剪下,四季的雨如同珍珠般洒落。在这里,清晰的言语无比珍贵,令人怀念的是谁在山中挂起这幅画面?水晶做的宫殿难道没有人吗?在明亮的月夜里,传来悠扬的琴声。

注释:

  • 峒门:指山洞的门,形容高耸的岩石。
  • 红尘:尘世俗事,喧闹纷扰的社会。
  • 三秋:指秋季,诗中提到的秋风与银河的意象。
  • 四时:四季,强调自然景象的变化。
  • 语清无比:清晰、纯净的言语。
  • 水晶宫殿:比喻美丽的地方,象征宁静与优雅。
  • 琴声玲玲:形容琴声清脆悦耳。

典故解析:

“银河”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美丽的景象和遥远的理想,常常与清冷、孤寂的情感相结合。诗中提到的“水晶宫殿”可能源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清幽环境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靖吉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士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思考,其诗风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宝安八景诗》是陈靖吉为描绘宝安地区的八处美景而作,其中“彭峒水帘”描绘的是当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此诗作于一个追求逃离尘世的时代背景,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彭峒水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超脱红尘的美丽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向往与热爱。开头两句以“峒门倚空如壁立”描绘出高耸入云的山门,给人一种巍峨的感觉,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格外雄伟壮丽。而“隔断红尘飞不入”则强化了这种隔绝感,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秋风与雨水的景象,使用“银河冰”和“珍珠粒”这样的意象,不仅富有画面感,也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与灵动。同时,诗人通过“语清无比贵无价”表达了对纯洁言语的珍视,可能暗示了对真理与智慧的追求。

最后两句则将整个意境提升到一个更为超然的境界:水晶宫殿的描绘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生活,而在月夜琴声的映衬下,更增添了几分宁静与悠远。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峒门倚空如壁立:描写山门高耸,仿佛一堵墙。
  2. 隔断红尘飞不入:与世隔绝,尘世的纷扰无法进入。
  3. 三秋风剪银河冰:秋风吹拂,仿佛剪下银河中的冰雪。
  4. 四时天雨珍珠粒:四季中的雨水如同珍珠般洒落。
  5. 语清无比贵无价:清晰的言语极其珍贵。
  6. 是谁主张山中挂:询问是谁在山中挂起这样的画面。
  7. 水晶宫殿岂无人:水晶宫殿难道没有人居住?
  8. 琴声玲玲明月夜:月夜中传来清脆的琴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峒门倚空如壁立”,形象生动。
  • 对仗:如“隔断红尘飞不入”,形成对称美。
  • 拟人:暗示自然景物的情感,增强了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及对尘世纷扰的逃避,体现了他渴望超脱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峒门:象征高峻、孤独的境地。
  • 红尘:代表世俗生活的纷扰。
  • 银河:象征着美丽与遥远的理想。
  • 珍珠:象征珍贵的自然恩赐。
  • 水晶宫殿:象征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峒门倚空如壁立”中的“峒门”指的是: A. 山洞的门
    B. 城市的门
    C. 河流的岸
    D. 房子的门

  2. “四时天雨珍珠粒”中“珍珠粒”象征着: A. 金钱
    B. 自然的雨水
    C. 美丽的风景
    D. 人生的烦恼

  3. 诗中“水晶宫殿”代表什么? A. 真实存在的地方
    B. 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C. 普通人的家
    D. 诗人的故乡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陈靖吉的诗更加注重描绘细腻的自然景象,而王维则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和哲思的表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