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答王仲仪龙图》
时间: 2025-01-17 09:41: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答王仲仪龙图
作者:孙沔 〔宋代〕
海东霜隼品仍多,
万里秋天数刻过。
狡兔积年安茂草,
弋人终日望沧波。
青鵁独击归林麓,
皁颊群飞入纲罗。
为谢文登贤太守,
求方逐恶意如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在海东,霜降的猎隼依然活跃,万里清秋,时间在悄然流逝。狡猾的兔子在茂盛的草地上安然无恙,而猎人整日都在海波之上张望。青鵁鸟独自在林边飞翔,而皁颊鸟则成群结队飞入网罗。为了感谢贤明的文登太守,我想询问他应如何追逐那些恶劣的意图。
注释:
- 海东:指海的东边,特指东海一带。
- 霜隼:指在霜降季节仍在捕猎的猎隼。
- 狡兔:比喻聪明而狡诈的事物。
- 弋人:指用弓箭捕猎的人。
- 青鵁:一种鸟,通常指一种猛禽。
- 皁颊:形容鸟类的颜色或特征。
- 文登:地名,指文登地区。
- 贤太守:指有才能的地方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孙沔,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与好友王仲仪的交往中写成的,表达了对王仲仪的敬意与感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和政治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酬答王仲仪龙图》以生动的自然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敬意和对生活的深思。开篇通过描写猎隼和秋天的景象,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又略显紧张的氛围。诗中提到的“狡兔”和“弋人”则形成了一个生动的生态链,揭示了自然界中生存的残酷与智慧。通过青鵁鸟的孤独归林,和皁颊鸟的群飞,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矛盾。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对人性与社会的思考。“为谢文登贤太守,求方逐恶意如何”,最后一句则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与对朋友的祝福。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与意象的结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画面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东霜隼品仍多:描写猎隼在秋霜中的活跃,暗示季节的变化。
- 万里秋天数刻过:时间在飞逝,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狡兔积年安茂草:狡兔的生存象征着自然的智慧与生存的艰难。
- 弋人终日望沧波:猎人一整天在海边等待,表现出对捕猎的执着。
- 青鵁独击归林麓:青鵁鸟独自归来,象征孤独与归属。
- 皁颊群飞入纲罗:群鸟的飞入,暗示着捕猎的结果。
- 为谢文登贤太守:表达对贤明官员的感激之情。
- 求方逐恶意如何: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渴望得到解决的方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类行为相联系,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狡兔”与“弋人”,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通过鸟类与猎人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与对社会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感激与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猎隼:象征着勇敢与力量。
- 秋天:代表着成熟与收获,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兔子:象征着机智与生存的策略。
- 青鵁与皁颊鸟:分别象征孤独与群体,反映出不同的生存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狡兔”主要象征什么?
- A. 力量
- B. 聪明与狡诈
- C. 孤独
- D. 和谐
-
诗最后一句“求方逐恶意如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感激
- B. 迷茫
- C. 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 D. 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比较王维的《鸟鸣涧》与孙沔的《酬答王仲仪龙图》,两者都描写了自然景象,但王维更注重宁静的氛围,而孙沔则含有更多的社会思考。王维的诗中意象更加单纯,体现了深厚的禅意,而孙沔则通过对比展现了生存的复杂性。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诗经与唐诗宋词的比较研究》
- 孙沔相关研究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