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品茶》
时间: 2025-01-04 11:34: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烛明香炷。正烧灯时序。一桁湘帘透疏雨。值午餐传后,酉饮醒时,好安排槐火松炉烟缕。沧浪遗迹在,分得新泉,唤取鸦头试春水。小瀹旗枪,檀口香生,细领略兰芽蕙蕊。且贮向哥窑,到更阑消渴情怀,吹箫伴侣。
白话文翻译:
蜡烛明亮,香炉中的香气袅袅升起。此时正是点灯的时节,窗帘下透出细雨的景象。正值午餐过后,饮酒后渐渐清醒,恰好安排好槐木和松木的炉火,袅袅烟雾飘散。沧浪的遗迹依然在,分得的新泉水,唤来乌鸦头的春水来试饮。小碗轻轻盛起,檀香口中氤氲,细细品味兰花的新芽和蕙草的花蕊。且把它贮存在哥窑瓷器中,待到夜深人静时,消解渴望的情怀,吹笛伴着好友。
注释:
- 烛明香炷:蜡烛明亮,香炉中的香气袅袅升起。
- 湘帘:指湘江的窗帘,寓意优美的环境。
- 午餐传后:午餐结束之后。
- 酉饮醒时:酉时(约下午五点),饮酒后清醒的时刻。
- 槐火松炉:用槐木和松木生火,营造温暖的氛围。
- 鸦头:指乌鸦的头,以形象化的方式引入自然元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饶芝祥,清代诗人,以细腻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常融入自然景物与生活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
《洞仙歌·品茶》创作于清代,诗人在闲暇时光中品茶,记录下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展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
诗歌鉴赏:
《洞仙歌·品茶》通过对品茶时光的描绘,展现了一种闲适优雅的生活态度。诗中烛明香炷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馨而静谧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幽静的茶室,耳边是轻轻的雨声,心中是淡淡的茶香。诗人用湘帘透雨的意象,巧妙地将自然与生活融合,表现了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敏锐感知。
在“沧浪遗迹在,分得新泉”的句子中,诗人不仅仅是在描绘品茶的过程,更是在表达自己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新事物的向往。通过“唤取鸦头试春水”,诗人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呈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画面。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浓厚的情感,通过对茶的品味,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最后一句“吹箫伴侣”更是将这种闲适的情怀推向高潮,诗人与好友共度时光,显得温馨而富有诗意,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与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烛明香炷:蜡烛照明,香炉中香气飘散,营造出温暖与宁静的环境。
- 正烧灯时序:此时正是点灯的时节,暗示了夜晚的降临。
- 一桁湘帘透疏雨:窗帘下透出细雨,描绘出静谧的自然环境。
- 值午餐传后,酉饮醒时:午餐结束后,饮酒后逐渐清醒,时间的流逝带来了宁静的思考。
- 好安排槐火松炉烟缕:安排好火炉,营造出温暖的气氛,烟雾袅袅升起。
- 沧浪遗迹在,分得新泉:沧浪的遗迹依旧存在,新泉水的涌出象征着新生。
- 唤取鸦头试春水:用乌鸦头的形象来试饮春水,表现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小瀹旗枪,檀口香生:盛起茶水,檀香气息弥散,浓郁的茶香令人陶醉。
- 细领略兰芽蕙蕊:细细品味兰花的新芽和蕙草的花蕊,体现了对生活细节的观察。
- 且贮向哥窑:将茶水贮存在哥窑瓷器中,表现出对器物的讲究。
- 到更阑消渴情怀:待到夜深人静时,消解内心的渴望。
- 吹箫伴侣:与朋友一起吹箫,增添了生活的乐趣与情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元素与生活状态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拟人:通过描写茶与自然的关系,赋予其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子结构整齐,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品茶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敏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表达了文人特有的闲适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烛光:象征温暖、明亮的生活氛围。
- 香气:代表品茶的愉悦与内心的宁静。
- 湘帘与细雨:营造出幽静的环境,反映诗人内心的悠然自得。
- 春水:象征生机与新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湘帘”指的是什么?
- A. 窗帘
- B. 帐子
- C. 布帘
-
“酉饮醒时”中的“酉”指的是哪个时辰?
- A. 上午九点
- B. 下午五点
- C. 晚上九点
-
诗人用什么来试春水?
- A. 鱼竿
- B. 鸦头
- C. 笔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描绘田园生活,表达闲适情怀。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同样展现与友人共饮的乐趣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洞仙歌·品茶》与《月下独酌》(李白)
- 两首诗都表达了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对生活的热爱,但《洞仙歌·品茶》更侧重于细腻的生活情感,而《月下独酌》则体现了孤独与豪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选读》
- 《茶文化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