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寄静台主人》

时间: 2025-01-04 11:22:05

无端一别,隔云山千里。

锦字缄愁倩谁寄。

算浮生、总是会少离多,盼负却、灯下花前月底。

记曾留后约,何事蹉跎,冷落银屏旧时意。

寄语远游人、知否闺中,空望断、归舟天际。

更莫问、相思几多深,也不说、相思这般滋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端一别,隔云山千里。
锦字缄愁倩谁寄。
算浮生总是会少离多,
盼负却灯下花前月底。
记曾留后约,何事蹉跎,
冷落银屏旧时意。
寄语远游人知否闺中,
空望断归舟天际。
更莫问相思几多深,
也不说相思这般滋味。

白话文翻译:

无缘无故的一次离别,让我们相隔千里,云山之间。那封用锦绣包裹的信,愁苦的情感又该寄给谁呢?人生总是短暂,离别的事多于相聚,我希望在灯下、花前和月光下的约定不会被辜负。我记得曾经的约定,为什么时间如此蹉跎,冷落了曾经在银屏前的旧时情意?我寄语远行的人,你是否知道我在闺中,空盼归舟在天际消失?别再问我思念有多深,也不必说思念的滋味是怎样的。

注释:

  • 无端:无缘无故。
  • 锦字:用锦绣缝制的信,象征美好的寄托。
  • 浮生:短暂的生活。
  • 灯下花前月底:指夜晚的柔和景致,象征美好的约定。
  • 银屏:古代的屏风,象征着旧时的情感和约定。
  • 闺中:女子的内室,指思念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绣孙,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其诗风细腻,常常表达对离别、相思等情感的深刻理解,作品多涉及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融合。

创作背景:

《洞仙歌 寄静台主人》创作于清代,反映出作者对友人或爱人的思念之情,可能是因离别而产生的抒情之作,表达了对美好约定的渴望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洞仙歌 寄静台主人》是一首深情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之苦的细腻描绘。开篇的“无端一别”便直接引入了主题,表达了离别的突如其来与不可避免。诗人以“隔云山千里”形象地勾勒出两人之间的距离,既是物理上的遥远,也是心灵上的隔阂。

接下来的句子中,锦字和愁字的结合,反映了诗人在写信时的复杂情感,既有美好的愿望又夹杂着深深的忧虑。诗人对浮生的感慨,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离别的苦痛常常大于重聚的快乐。灯下、花前、月底,这些意象的运用,增添了诗的浪漫色彩,暗示着曾经的美好时光。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远行人的寄语与期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哀伤。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端一别:离别没有任何理由,直接引出主题。
  • 隔云山千里:形象地表达了物理隔阂与心理的距离感。
  • 锦字缄愁倩谁寄:用美丽的信件表达愁苦,寄托情感的对象不明确。
  • 算浮生总是会少离多:人生短暂,离别的次数多于相聚。
  • 盼负却灯下花前月底:希望过去的约定不会被辜负,暗示美好回忆。
  • 记曾留后约:回忆过去的约定,反映出诗人的怀旧情怀。
  • 何事蹉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
  • 冷落银屏旧时意:对昔日情意的感叹,银屏象征着美好回忆。
  • 寄语远游人知否闺中:对远行者的寄语,表达思念与期待。
  • 空望断归舟天际:期盼归来的心情,象征着希望与失落的交织。
  • 更莫问相思几多深:对思念深度的否认,表达复杂的情感。
  • 也不说相思这般滋味:对思念之苦的无奈与不愿言说。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锦字”比喻情感的美好与脆弱。
  • 对仗:如“灯下花前”与“归舟天际”形成对比。
  • 拟人:将“思念”赋予情感,使其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融入对生命短暂的感悟,传达出对友情或爱情的珍视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山:象征遥远与隔绝,表现出内心的孤独。
  • 灯下、花前、月底:象征美好与浪漫的场景,反映出对往昔的追忆。
  • 银屏:象征旧时情感与约定,承载着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锦字”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美好情感
    • C. 离别的痛苦
    • D. 未来的希望
  2. “浮生总是会少离多”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生活的美好
    • B. 离别的无奈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友情的珍贵
  3. 诗人与远游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什么来形容?

    • A. 亲密无间
    • B. 互不相识
    • C. 隔着千里
    • D. 永不分离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俞绣孙的《洞仙歌》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邃,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多地表现了豪放与壮阔的气魄。两首诗都涉及到离别与思念,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