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柳子厚
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
会待休车骑,相随出罻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期待。年轻的我正值美好年华,心中的忧愁却比四季之愁还要多。希望有朝一日能停下车马,与你相随走出这渔网般的束缚。
注释
- 年方:正值年少。
- 伯玉:指美玉,这里用以形容年轻人的美好年华。
- 恨比四愁多:忧愁比四季的愁苦还要多,表达了心中的沉重。
- 会待:期待能够。
- 休车骑:停下车马,暗指放下繁忙的生活。
- 相随出罻罗:一同走出束缚自己的网,暗喻自由和朋友的陪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晦翁,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善于用平易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情感。他的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哲理,反映了他对官场、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答柳子厚》写于刘禹锡与友人柳子厚的交往之中,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由于当时政治环境的压抑,刘禹锡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束缚,诗中流露出他渴望摆脱这种束缚的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单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思念,展现出一种对友谊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开头“年方伯玉早”用比喻突出了年轻的美好,然而随即转入“恨比四愁多”,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内心的矛盾与忧愁。这一对比使得整首诗情感更加深刻,读者能感受到诗人虽年少却心事重重的复杂心情。
接下来的“会待休车骑”则流露出一种期待和希望,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一同游历、摆脱世俗束缚的心愿。最后一句“一同走出罻罗”,象征着逃离繁忙与烦恼的愿望,带有一种向往自由的情感。整首诗在意象上也富有层次感,既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形成了一种美丽而哀伤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年方伯玉早:指出作者年轻时光美好,使用“伯玉”形容年轻的美好。
- 恨比四愁多:表达内心的忧愁更甚于四季的更迭,显示出诗人的苦闷。
- 会待休车骑:期待与友人一起,停下奔波的生活,暗示一种期盼。
- 相随出罻罗:期盼与朋友共享自由,象征逃离束缚,追求理想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伯玉”比喻年轻美好,增强了形象感。
- 对比:开头的美好与结尾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加深情感。
- 象征:罻罗象征着生活的束缚,强调追求自由的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友谊、自由与现实生活的束缚展开,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深厚的情感,情感真挚而动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伯玉:象征年轻与美好,代表一种理想的状态。
- 四愁:代表生活中常见的忧愁,构成对比。
- 车骑:象征繁忙的生活,暗示诗人渴望停下脚步。
- 罻罗:象征束缚,表达对自由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伯玉”用来形容什么?
- A. 年轻的美好
- B. 丑陋的事物
- C. 老人的智慧
- D. 贫穷的生活
-
诗人希望与友人一起做什么?
- A. 争斗
- B. 旅行
- C. 工作
- D. 吵架
-
“罻罗”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束缚
- C. 健康
- D. 学识
答案
- A. 年轻的美好
- B. 旅行
- B. 束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与自由的向往,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
- 《夜泊牛津》:通过描写夜晚的宁静反映内心的思考,与刘禹锡的思念主题相呼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刘禹锡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