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中吊二公子四首 其四》
时间: 2025-01-19 14:51: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吁嗟桑海间,志士竞沈冥。
荒山万招提,殊不少骆丞。
年运与俱往,谁为留名称。
我来过凤溪,云外闻兰馨。
将无二公子,魂魄所式凭。
独怜采风者,谷音久飘零。
我诗虽不工,聊足补献徵。
击碎竹如意,空中声登登。
白话文翻译
唉,在这桑海之间,志士们都沉沦在黑暗中。
荒山上万千的招提,竟然也不比骆丞少。
时运随同岁月一起流逝,谁能留下名声呢?
我曾经经过凤溪,听到云外传来的兰花香。
难道没有二公子的魂魄在此寄托吗?
我独自怜惜那些采风的人,谷中的音响早已飘零。
我的诗虽不精致,勉强也算是对前辈的补偿。
敲碎竹子的如意,空中发出声声的回响。
注释
- 桑海:指广阔的桑树和海洋,比喻无边无际的环境。
- 沈冥:意指沉沦和迷茫。
- 招提:佛教用语,表示寺庙中的招提。
- 骆丞:骆宾王,唐代诗人,以其才华而著称。
- 凤溪:指凤溪这一地名,象征美好的地方。
- 兰馨:兰花的香气,寓意高雅之气。
- 二公子:指二位英俊的公子,可能暗指历史上的某些名人。
- 谷音:山谷中的声音,象征自然的回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全祖望(1640年-1710年),字君奕,号石谿,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现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全祖望生活在清代初期,国家刚刚经历了明清交替的动荡时期,社会动荡、英雄埋没的时代背景深深影响了诗人的创作。在此背景下,他的诗歌往往表现出对志士的惋惜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采用了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时代英雄的惋惜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诗中,诗人通过对“桑海”与“荒山”的描写,传达出志士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迷茫。前两句以感叹开头,直接点明了主题,表现出对志士沉沦的哀叹。
而后几句则通过对“凤溪”和“兰馨”的描写,转而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怀念。这里的“兰馨”不仅是美的象征,也可能寓意着诗人对理想和志向的追求。最后,诗人自言“我诗虽不工”,却又以“补献徵”自谦,表现出一种谦卑之心。整首诗在情感上由沉痛转为淡淡的忧伤,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吁嗟桑海间:感叹在广阔的桑海间,志士们的努力似乎都化为乌有。
- 志士竞沈冥:志士们在时代的洪流中迷失,无法自拔。
- 荒山万招提:荒山上空无一人,甚至连招提的数量都不多。
- 殊不少骆丞:即使有招提,也比不上骆宾王的才华。
- 年运与俱往:时光流逝,年运已随之而去。
- 谁为留名称:在历史长河中,谁能留下自己的名声?
- 我来过凤溪:诗人回忆自己曾到过凤溪。
- 云外闻兰馨:在云之外闻到了兰花的香气。
- 将无二公子:是否还有二公子的魂魄寄托于此?
- 独怜采风者:唯独怜惜那些在山谷中采风的人。
- 谷音久飘零:山谷中的音响已经变得遥远。
- 我诗虽不工:我的诗作虽不精致。
- 聊足补献徵:但也算是对前辈的补偿。
- 击碎竹如意:敲碎竹子,发出清脆的声音。
- 空中声登登:空中回荡着声声响亮的回声。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桑海”比喻广阔的环境。
- 拟人:将“年运”具象化,表现出时光的流逝。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惋惜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在时代洪流中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桑海:象征广阔的环境,暗示着志士的无奈。
- 荒山:表现出荒凉与失落的情感。
- 凤溪:代表美好的自然,象征希望与理想。
- 兰馨:象征纯洁与高雅。
- 二公子:暗指历史上的英才,寓意对才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骆丞”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骆宾王
- C. 杜甫
- D. 王之涣
-
诗人对自己诗作的评价是:
- A. 精致
- B. 不工
- C. 高超
- D. 杰出
-
“云外闻兰馨”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名声
- B. 自然
- C. 友情
- D. 财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展现出相似的孤独与渴望。
参考资料
- 《全祖望诗集》
- 《清代诗人全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